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活动回顾】非遗粤传承——广东省博物馆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2022年06月17日文、图/教育中心 浏览量: 7511


1655453368439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宣传展示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粤博于6月11日至12日推出“非遗粤传承”系列活动。其中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非遗工匠汇”活动,邀请了广钟、广式红木宫灯、广作硬木家具等传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通过展厅导赏、非遗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带领观众探寻广作传统技艺所承继的中西交融与工艺之美。

同时,围绕各大临时展览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邀请青年琴家、学者,为大家带来古琴音乐会;“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以观音菩萨与武圣关公作为拓印底本,让观众动手完成拓印作品带回家;“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则邀请观众现场欣赏壁画创作过程,倾听壁画背后的故事。

 

非遗工匠汇:探寻广作之美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粤博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非遗工匠汇”活动,旨在通过文物具象地展现非遗所蕴含的工匠精神,通过非遗鲜活地展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并以“非遗+文物”共同讲好广州故事,进而倡导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6月11日、12日上午10时,观众们跟随广钟制作技艺传承人魏广文老师来到粤博四楼历史展厅,细品粤博馆藏的广钟文物,从装饰、形制、机芯等方面解读广钟精妙之处。广钟充分反映了中西文化结合以及岭南特色,如功能与形制、透明硬珐琅彩等;其次水法精妙,动态复杂,代表了同时期钟表技艺的最高水平。

紧接着,观众们和魏老师一起来到“丝路光华”展厅,了解广钟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时代钟表工艺对比,解读以广钟为代表的中国钟表历史的巅峰时期。充分发挥文物资源见证发展历程、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1655453531240


同一时间,粤博二楼大堂匠心辉映。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敏欣老师,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梁俊威老师,通过广作作品赏析、工艺雕刻、图形绘制、非遗作品结构拼搭等,与市民观众共同分享广作的精湛工艺与深厚文化。

 

1655453576043


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敏欣老师现场教授观众绘制玻璃画、拼搭红木宫灯。红木构件为骨架,再装饰以色彩绚丽的玻璃画片,古雅秀气,具有东方艺术的浓郁特色。

 

1655453618918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梁俊威老师教授观众拼搭富贵凳,一敲一锤,榫卯拼联,凳子逐渐成形。广作家具有重雕刻的特点,现场观众还体验了广作线雕刻的技艺,先把图案拓墨在宣纸上,再使用三角刀进行雕刻,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很考验功力。

 

1655453638949


本次“非遗工匠汇”活动,正是借助文博及非遗两大平台,聚焦非遗凝练着的历久弥坚的工匠精神。现场观众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体会匠心独具,理解非遗所传达的工匠精神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支柱。

 

古琴音乐会:欣赏琴曲之美

6月11日下午3点,“静听松风——古琴音乐会”在粤博三楼“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厅举行。本次音乐会邀请了青年琴人冼健胜先生、简子聪博士、郭伟程先生和青年学者戴淑芳、焦磊伉俪,给观众呈现了一场古琴与昆曲的视听盛宴。

 

1655453658666


音乐会正式开始后,主持人结合展厅古琴相关知识,与对应的琴曲一起,给观众还原了一个立体的古琴世界。整场音乐会不设坐席,有的观众边逛展厅,边聆听音乐;也有观众停驻欣赏古琴演奏之美。本次音乐会通过静态展示的藏品与动态进行的演奏结合,让观众感受到古琴艺术不只是一种束之高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日常触手可得的一种音乐艺术。

 

水陆画拓印:体味神祇形象之美

墨香氤氲,满纸烟云;纤毫毕现,黑白分明,“神威镇八方——水陆画人物拓印活动”于6月11日、12日共开展8场,参与观众有217人次。本活动以《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精品展》中的精美展品——观音菩萨与武圣关公为蓝本制作拓印雕版,邀请观众从上墨、铺纸、用棕刷捶拓、揭纸、盖章等步骤,了解拓印这一非遗传统技艺,体味水陆画中“以线造型”的神祇形象之美。

活动过程中,有不少观众表示,水陆画中庄严静穆的神祇形象也不仅是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还带来了许多心灵的安慰与净化。

 

1655453676439


 

听壁画讲故事:再现壁画之美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听壁画讲故事”教育项目为博物馆观众增添了独特的参观体验,现场吸引了众多观众,同时,特别策划推出了“粤陇青年学者沙龙——文化遗产日特别活动”。

6月11日、12日上午,来自广州美院壁画系的研究生在“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展览现场创作壁画《鹿王本生图》,现场观众得以近距离了解到敦煌壁画的创作过程。参观过程中,创作者们与热情的观众探讨了壁画工艺、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文化甚至是参观过程中的疑惑。创作现场,还设置了展示区,通过展柜与展板,观众可以了解到创作壁画所使用的矿物颜料以及工具等感兴趣的内容。

同时,活动现场推出的互动体验活动“当一回敦煌画师”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现场提供的初唐·莫高窟第381窟宝相花卷草纹藻井、中唐·莫高窟第360窟迦陵频伽卷瓣莲花藻井和宋·莫高窟第400窟双龙凤头藻井共3个图样的600份线描图,不到3小时内被领取一空。甚至还能看到特意赶来的小朋友拿出随身携带的彩铅现场创作,尽情挥洒创意。在“非遗粤传承”系列活动期间,“敦煌藻井线描图”共派出1000余张。

 

1655453704683


6月12日上午,“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特别策划项目:“粤陇青年学者沙龙——文化遗产日特别活动”在粤博二楼艺外咖啡厅举办。活动邀请了来自粤陇两地青年学者等共15人,围绕本次文化遗产日“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主题,邀请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院、天水市博物馆和粤博的专家介绍了相关展览文物保护状态以及展示技术细节。两地学者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线上交流和线下讨论,展示了“博物馆的力量”,给予大家跨越时空的体验和思考空间。

“非遗粤传承”系列活动共开展25个活动场次,吸引了4400多名观众现场参与,让文化遗产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绽放出迷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