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大海道——“南海I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展览 赴内蒙古博物院展出

2020年08月10日通讯员:黄苏哲,摄影:内蒙古博物院 浏览量: 1917

2020年8月8日下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广东省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大海道——“南海I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展览在内蒙古博物院二楼临展厅开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电影局局长乌恩奇为开幕式致辞,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进行了线上致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郑东波出席并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公元12—13世纪的南宋时期,一艘满载中国瓷器、铁器等商品的大型船舶,在中国东南沿海港口扬帆起航,开往东南亚、南亚,甚至更远的西亚、东非。当途经广东沿海川山群岛附近的南海海域时,遭遇自然或人为灾害,不慎沉没海底……这就是在水下沉寂800余年、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Ⅰ号”。

“南海I号”发掘提取的文物种类丰富,截至2019年,共发掘文物近18万件(套)。从海底到陆地,从水下调查到异地发掘,三十年间,考古工作者逐渐揭开了这艘体量巨大、保存完整的南宋远洋贸易商船的神秘面纱。

展览共展出296件(套)出自“南海I号”的沉船文物及其它展品,为观众呈现出“南海I号”跨海穿洋的壮行,以及南宋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依次为:南宋中兴,万贯珍品,万里行舟,船沉南海和卅载寻踪,系统介绍了“南海I号”沉船所处的时代,所载货物,船员生活,沉船的发现以及沉船考古实录。

2020年5月18日,展览获评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这也是广东省博物馆连续第7年在该评选中获奖。此次展出也是“南海I号”精品文物首次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集中亮相,为内蒙古地区的广大观众近距离领略考古人与博物馆人倾力打造的文化盛宴、共同见证海上贸易的精彩传奇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内蒙古和广东分别位于祖国北疆和南海之滨,拥有各具地域特色的文物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内蒙古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牵头,分别遴选筹备了“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和“大海道——‘南海I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展览作为本年度的文化交流合作项目,籍此真诚希望
文物交流展览,为进一步拓展两省区间全方位的交往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657768935466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