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年2月,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会是个非常浪漫充满期待的月份,这个月有29天,四年一遇;这个月有20200202,千年一遇;这个月还有情人节……对刘潇源夫妇来说,更是如此。按计划,刘潇源与许雅君正准备月底开始蜜月之旅。2月6号晚的一通电话打乱了计划,也开启了这对年轻夫妻不同寻常的新婚记忆。电话是刘潇源的妻子打过来的,“我明天要去驰援武汉,你帮我把行李收拾好吧。”身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护士,许雅君早在1月14日就报名参加医院的援鄂医疗队。
隔天一早,许雅君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医疗队奔赴武汉。到达后,医疗队整体接管武汉协和西院的六楼东病房,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迅速展开。
图1:许雅君等援鄂医护人员与治愈患者合影
“感觉这里的病人真的很需要我们,不仅仅是疾病的救治,更重要的是心理护理。”到达武汉的第2天,许雅君在跟丈夫视频时说道:“很多是全家都被隔离的,需要什么物品也没人能送过来。有天上班,一个家人都被隔离的阿叔问我可不可以帮忙买点水果。我回酒店之后,把吃饭时发的水果留给他,阿叔一直在说感谢。其实能帮病人做一点点小事,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就会多一点。”“加油!你也照顾好自己,做好防护,要严格按照流程穿脱防护服。”分隔两地一月有余,对着屏幕里的影像说话,渐成二人的日常。
当妻子在武汉向救助者传递鼓励、安慰与信心时,丈夫也分担着这份责任与使命,在广州的工作岗位上奋战。为应对汹涌疫情,各大博物馆纷纷做出闭馆决定。1月23日下午,正是年二十九的日子,广东省博物馆发布临时闭馆公告,防控疫情领导小组应时成立,加紧部署各项工作。其中当务之急,是防疫物资的采购。承担这一重任的是防疫后勤保障组,而刘潇源是其中的一员。
疫情初期,相关物资供应紧张,后勤部多方努力,博物馆的第一批2000个口罩以及消毒液、测温仪在1月29日前后顺利到货,基本可满足博物馆第一阶段每日当值人员所需。除员工健康外,博物馆须考虑的一大问题是场馆环境及安全。从疫情开始,博物馆除了日常的定期消杀,疫情期间,更是加大了力度,空调出风口,风机盘管加大了清洗频次,电梯,公共区域,办公室也加大了消杀力度。新风系统需每天巡查运行情况,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充分交换;同时,展厅里的文物也必须维持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
图2:刘潇源在博物馆库房与同事清点抗疫物资
作为防疫后勤保障组的重要成员,刘潇源参与了这些工作的多个环节,也亲历了博物馆抗疫工作从上下严阵以待,到有条不紊、积极推进的全过程。而随着全国疫情减缓和防疫物资产能提升,广东省博物馆终于可向兄弟省市略尽绵薄之力。2月27日,捐赠给湖北省博物馆的2000个口罩整装待发,刘潇源做着最后的清点确认。封箱时,他细心贴上了粤博同仁的祝福:文博连理,天下一家。粤鄂同心,共克时艰。
“出征!老婆今天随队驰援武汉,并且取消了我们计划好的蜜月旅行。在我们这个小家庭,你是妻子,是爱人。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你是党员,是白衣天使。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武汉加油!中国必胜!”这是2月7日刘潇源送许雅君出征武汉时发的朋友圈。
从抗疫开始的那一刻起,这对90后夫妻恪尽职守,虽身处异地,却不妨碍他们并肩而战。不久前视频,许雅君告诉丈夫:“回去后我想吃你做的避风塘炒蟹。”
“好。”或许此刻刘潇源的心终于落地了。
春天已至,明媚初生,归期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