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广东省博物馆恢复周五夜间开放,并举办了“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此系列活动是粤博对暑期博物馆夜间开放的首次尝试,5场活动都广受大众热爱,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暑期生活,也提升了观众对历史文化的认同。
一、“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启动仪式暨“粤博文创专场”
7月22日晚,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启动仪式暨“粤博文创专场”活动在粤博二楼大堂举行。活动现场,多款粤博文创新品首次露面,其中水下考古盲盒、沉浸式AR眼镜等新奇产品赚足眼球,饱受观众喜爱。除此之外,许多精美食品,如文创雪糕、“荷塘粤夏”特饮也好评如潮。当晚现场互动反响热烈,在体验文创的同时也有部分幸运观众收获了文创奖品。该活动为“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打响了头炮,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后续的夜场活动。
二、静听松风——古琴音乐会
粤博于7月29日晚举办了“静听松风——古琴音乐会”,展现古琴的独特音韵,推广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音乐会与“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联动,邀多位青年演奏家和学者联袂演出,向观众呈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传统乐曲,如《梅花三弄》《关山月》《平湖秋月》等。这样一场视听盛宴,让观众走近了中华传统音乐,充分接受了传统国乐的熏陶;也让传统琴乐在与观众共鸣的同时融入现代音乐的文化血脉,绽放了其独特的光芒。
三、宋韵风雅
8月5日晚,粤博继续围绕“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以宋代文人雅兴为主题推出了第三场主题活动“宋韵风雅”。这一夜,经济和文化双重造极的宋朝雅文化仿佛在粤博“苏醒”,各路才子佳人轮番登场,带观众一览宋人的雅致生活。观众先是伴随悠悠琴声,欣赏了插花技艺表演,沉浸体验了插花的意趣;继而欣赏了点茶技艺,品味了焚香文化。表演环节过后,部分观众还获得了在台上近距离感受点茶、焚香技艺的机会。这一晚,观众在琴声幽幽、花舞清芳、茶味甘醇与香馨四溢的博物馆中,穿越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走进了千年前宋代文人墨客的雅致世界。
四、“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开幕暨博物馆之夜
“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是广东省博物馆2022年特别策划推出的重点展览。作为“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的第四期,粤博与广东现代舞团精心合作,推出原创“沉浸式展演”活动。广东现代舞团围绕展览创编的精彩舞蹈《归》,以及古琴、琵琶等乐器演奏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陋室铭》,与展厅内历经几百乃至近千年的文物一起,为观众带来了“看展、听曲、赏舞”跨界融合的视听体验,拉近了博物馆文物与观众生活的距离。
开幕式结束后,粤博举办“古琴琴歌之美——中国文人的音乐雅事”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制作人、学者何怡老师,她从理性认知的层面讲解了琴歌的形式源流、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文人的审美等相关知识,以领略琴歌艺术中的诗词音韵美;她还以现场演奏演唱的方式,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令在场观众得以沉浸于琴歌音乐,真正体验感悟到琴歌之美、诗词之美以及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
五、“敦煌印象”艺术沙龙
作为“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的收官之作,“敦煌印象”艺术沙龙特邀了音乐及绘画领域的教授、演奏家、舞蹈表演者及学生,为观众带来了敦煌采风、敦煌乐曲创作、乐器、壁画知识的分享,充满异域风情的“路·无痕”舞蹈表演,再现飞天的独舞“如梦”,以及讲述敦煌故事的箫曲“大漠孤烟”、琵琶曲“丝路飞天”及中阮独奏“丝路驼铃”。本次活动从音乐、舞蹈和绘画三方面诠释敦煌,让现场观众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感受敦煌,并构建了一个立体、丰满的敦煌印象,令丝路艺术光华再现。灯火渐阑珊,本次主题活动在观众意犹未尽的目光中落下帷幕,为粤博暑期夜间开放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的举办是一次成功的探索。该活动共吸引10000余名观众参与,活动名额几乎场场秒杀,可见观众参与热情之高涨。此外,“博物馆之夜”活动更大限度地利用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让观众在酷热的暑期获得夜游博物馆独特体验,同时,也为广州夜经济注入文旅新动力。据了解,“博物馆之夜”活动直接促进了馆内文创产品消费额的显著提升,其中7月22日文创之夜新品发布会上发布的新产品的销量尤为瞩目。此次活动,不仅推动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还极大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生活幸福度。夜场活动吸引了更多人在工作日下班后走进博物馆,在丰富群众夜间的文化生活的同时,让观众得以在文化洗涤下尽情感受文物穿透时空而来的无限魅力。有幸参加了系列活动的观众都纷纷表示,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