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5.18国际博物馆日粤博有嘢玩有嘢学

2024年05月21日 浏览量: 7160

1716279180585活动现场

随着国际博协将202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研究”,广东省博物馆积极响应号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深度聚焦教育价值与科研探索的活动。

5月18日至19日,“广开学路·研精覃思”系列活动将全面展开,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特殊群体关怀措施以及深入的研究探讨,彰显博物馆在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和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授牌典礼见证馆校协同育人 

互动体验全民共享文化盛宴

 

5月18日上午,在广东省博物馆二楼大堂隆重举行了馆校合作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以此加强粤博多年来形成稳固合作关系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联系举办“‘育’见——广东省博物馆教育成果展”,向外界传达粤博在馆校课程共建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包括共同开展的教育项目、开发的教育课程、学生的研学活动等。凌丽莉副馆长就近年来“馆校合作”情况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还邀请合作密切的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州市天河中学、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就“驿路同游——南粤古驿道研学课程”“馆校共建·促进成长”“粤博和天一的双向奔赴”进行分享,并邀请大中小学幼儿学生共同见证,并体验“万物为纸——菩提叶脉画体验”“鱼跃龙门——博物馆里的‘神兽’”“博古拓金——青铜纹饰拓印”“我们的盛装——民族服饰设计工作坊”四项特色教育活动。馆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吸引更多学校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共同拓宽教育合作网络,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广泛应用。

授牌仪式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公众的参与感与活动主题的广泛传播,广东省博物馆精心挑选了四项富有代表性的教育活动供观众免费体验。其中,“她们的盛装与嫁衣——珠江流域女性民族服饰展”手工活动,引领观众亲手设计民族服饰,领略传统工艺之美;“笔走茅龙——白沙先生书法艺术体验”引导参与者体悟中国书法的魅力;“相‘手’粤博”手语活动,针对听障群体,提供简易手语教学体验;而“文物‘摸摸’哒”活动,则为视障人士特别设计,通过触摸教具感知文物细节,唤起大众对无障碍设施的关注和支持。

1716279328422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致辞

为了让更多观众关注,广东省博物馆还启动了微博超话#开启博物馆的无障碍通道#,观众可发布原创微博分享自己对博物馆无障碍发展的感想与体会、自己视角下优质博物馆无障碍通道举措等等。参与观众将有机会被粤博抽中,并获得精美文创一份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将于5月18日和19日在二楼大堂举办“‘育’见——广东省博物馆教育成果展”。此次展览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示博物馆教育专员们多元化的工作内容和丰富的教育活动成果,包括与各级学校的深度合作,如馆校课程共建项目的成功案例、共同举办的教育活动、开发的创新课程以及公益活动、鉴定讲座、志愿服务项目等。

 

1716279401538

天河一小王晓芳校长分享馆校合作案例

1716279475714

大学生体验“菩提叶脉画”

无障碍文化环境消弭交流鸿沟

关爱导览体验拓展平等教育空间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恰逢2024年5月19日的“全国助残日”,多年来广东省博物馆一直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今年特别针对听障和视障人士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贴心的服务与活动。“手”粤博——线上手语讲解项目携手广州市聋人协会,利用云端技术,将博物馆特色展品的解说嵌入手语视频,方便聋人朋友随时随地了解博物馆珍藏。而线下“手”粤博——手语专场导赏则由专业手语教师和听障专家共同为听障学生和社会人士带来生动详尽的手语讲解,尤其是在“江山揽胜——任真汉书画捐赠展”中,通过任真汉先生励志的人生故事,激发特殊群体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1716279554143

小朋友学手语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今年还着眼于开拓口述影像与电影讲述的新领域,与视障人士共享视觉盛宴。如特邀广州市少年宫口述影像课程创始人、广东省博物馆首届口述影像培训班讲师壮锦和广州市少年宫口述影像外聘教师阿冲为馆方讲解人员进行培训,期待通过口述影像,让视障者“看”见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藏品,让更多特殊人士走进博物馆。

1716279592256

广州市聋人协会倪鑫主席为听障观众进行手语导赏

与此同时,5月19日上午,在粤博的三楼自然展厅古生物展区将为视障人士举办一场特别的“口述影像文物专场导赏”活动。希望能为视障朋友们带来一次独特而难忘的体验,并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各界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1716279636409

小学生看展览

5月19日下午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盲协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腾讯志愿者团队将举办联合行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为视障人士举办一场特殊的电影讲述活动:听见粤博——口述影像观影体验活动,给他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体验,同时增进社会各界对视障人士的关注与支持。据悉,为了着眼于长期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特殊群体服务,广东省博物馆宣布从2024年6月起,每月将定期举办专业手语和口述影像文物讲解服务。此举旨在将临时性活动转化为持续性公共服务,让更多特殊人士能平等地享受博物馆资源,从而实现文化权利的普惠共享。

 

1716279672622

探秘“文物医院”

圆桌Talk+探索“文物医院”

汇集智慧探究博物研究前沿

 

据悉,围绕“博物致知·研心长行”的主题,广东省博物馆组织了一场线上圆桌talk,陈邵峰副馆长、文保中心张欢主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助理教授潘攀博士光临现场。陈馆分享了粤博在研究方面已经做出的努力,以及正在推进重点工作,还有博物馆学术研究成果怎样能够在展陈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当中被发挥出来,传播出去,真正变成大众共享的知识和体验张主任分享了现在的文物科技保护技术发展的程度,在观众感兴趣的“黑科技”,并分享经典的文物保护案例;潘博士就粤博和大学在文物的多感官和无障碍转译方面展开的合作,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探索未来有可能给博物馆带来的一些变革谈了自己的看法。此访谈不仅展示了广东省博物馆在博物馆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不懈追求,也促进了未来馆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合作密切与发展

1716279714223

文物医生王亚丽带观众参观“文物医院”

此外,为了让公众深入了解博物馆科研工作的背后故事,广东省博物馆在5月18日上午特别开放了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邀请观众跟随工作人员实地探访“文物医院”,近距离观察珍贵文物的修复过程,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拉近公众与博物馆研究之间的距离。

1716279746175

参观文物医院

与此同时,配合“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广东省博物馆特邀中山大学荣休副教授王宏在5月19日下午学术报告厅主讲《岭分南北 脉承华夏——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青铜文化的比较》专题讲座。王宏教授将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元角度解析两大流域青铜文化的时空演变,梳理铜、锡矿产分布与文化交流路径,并通过细致解读先秦时期的祭祀、军事、音乐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及其与楚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揭示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1716279885702

观众观看“鞋盒里的博物馆”优秀作品

 广东省博物馆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广开学路·研精覃思”系列活动,不仅践行了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研究”的宗旨,更是将其融入日常运营和服务之中,切实地发挥了博物馆作为教育基地、科研机构以及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喜爱,也让博物馆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融汇各类群体的桥梁,有力推动了全社会对博物馆教育、研究功能的重视与支持。

1716280146733

小学生观看‘’鞋盒里的博物馆‘’优秀作品

 在未来的日子里,广东省博物馆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与创新的精神,持续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让每一位访客都能在每一次到访中收获知识,在每一次倾听中深化理解,在每一次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沉力量与勃勃生机。

1716280240567

幼儿园“鱼跃龙门”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