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协办的2025年《岭南大讲堂》第三期顺利召开。第三期活动特邀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馆长肖海明开展题为《海丝万里 海贸千年——文物里的古代广东与世界》的学术讲座,吸引近300名观众到场聆听与交流。
肖海明馆长以时间为线索,以考古遗珍为经纬,用四个部分“早期交流与航海萌芽”“海丝开辟与西来初地”“东方大港与万里航路”“全球化浪潮中的广东”,将古代广东先秦时期、秦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娓娓道来,以广东省内文博机构所藏代表性海丝文物,串联起古代广东与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故事。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也是古代中国与世界海上交往交流的重要前沿地。汉晋南朝时期,通过广东境内重要港口,中国与南亚、西亚进行较频繁的海上交往。唐宋时期,广州迅速发展为东方贸易大港,形成了从广州出发,航行至西亚乃至东非的万里航路。明清时期,伴随着环球贸易航线的拓展,以及“一口通商”诏令的颁布,广州成为中国与世界海上贸易的中心。讲座以精美的文物,在方寸之场交织出广东千年的海贸长卷。
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观众踊跃提问,肖馆长结合自身经验,回应了观众关心的博物馆策展实务问题,还解答了我国南海目前已发现的出水沉船沉没原因等学术问题。参与讲座的观众纷纷表示,肖海明馆长的生动讲述,使他们更进一步学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璀璨历史文化,并了解到古代广东与世界交往交流的历史绵延数千年,而跨越数千年的海洋文化交流,塑造了广东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质。
广东省博物馆将持续推出《岭南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将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鲜活的讲座,为公众奉上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文化盛宴,从历史长河中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度挖掘岭南文化内涵,拓展社会大众的文化视野,激发公众对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的深层兴趣,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