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斯文留珍——洪斯文连环画手稿捐赠展”在我馆举办

2025年10月01日 浏览量: 1289

2025年10月1日,由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主办的“斯文留珍——洪斯文连环画手稿捐赠展”广东省博物馆三夹层粤艺空间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聚焦岭南连环画旗帜性人物洪斯文先生的艺术生涯,通过集中展出其家属近年无偿捐赠的两百件/套连环画手稿、水墨小品及相关文献,系统回顾其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在连环画创作、出版与岭南视觉文化建构中的深远影响引领观众走进岭南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展览将持续展至2026年1月5日。

1759229033183

 (展览海报)

 

洪斯文先生是岭南连环画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艺术生涯深深植根于岭南文化“敢闯敢试”的沃土。他集画家、编辑、出版人于一身,其艺术轨迹与新中国的连环画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洪斯文早年师从海上连环画家张少呆1950年南下广州后,他迅速融入岭南文化土壤,将海派技法与广府叙事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南北融合”风格。他先后担任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并于1980年创办《周末》画报,发行量一度突破万份,被誉为“羊城小报王”,深刻影响了改革开放初期大众文化的视觉审美。洪斯文不仅以个人创作丰富了中国连环画的艺术语言,更以出版人的身份推动整个岭南连坛的发展。他主持的《周末》画报、广东省连环画研究会,以及他对青年艺术家的提携与鼓励,皆体现出其开阔的艺术胸怀与强烈的文化责任感。

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洪斯文家属慷慨无私的捐赠他们向我馆无偿捐赠洪斯文连环画稿、相关见证物及资料等一批藏品339件/套,先生毕生心血交付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收藏,使得这批珍贵的艺术文献得以系统整理、深入研究首次集中向观众呈现


 

1759229286926


(广东省博物馆赵丽帆副馆长向高莉萍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展览以“斯文留珍”为题,凸显了手稿作为艺术创作原始痕迹的独特文献价值与情感温度。策展人彭哲介绍,本次展览艺术物料学视野解读洪斯文连环画,旨在超越传统对艺术图像的形式分析,透过连环画手稿的物质表层窥见艺术生产的深层机制。洪斯文的连环画手稿中可见频繁的橡皮擦痕、涂改液覆盖、编辑批注乃至纸张拼贴痕迹这些可见的瑕疵”实则是理解洪斯文创作过程的关键体现出艺术家在叙事节奏、角色塑造与时空压缩方面的反复斟酌。观众可清晰见到洪斯文从构图立意、线条经营到符合出版规范之间反复推敲,而理解连环画艺术不仅是绘画技法,更是一门复合性的视觉编辑技艺这批连环画手稿如艺术史的“地质样本”,带领观众重返20世纪广东连环画创作的现场,窥见一个艺术家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坚守创作、沟通雅俗。

1759229304702

 

展厅现场

 

展览亮点纷呈,通过“序章:谁是洪斯文?”“早年的斯文”“洪宣娇坚守金鸡岭”“《金田起义》的创作与面世”“《海瑞》的出版”“洪斯文与《周末》画报”“《王安石变法》”及“晚年艺术重构”七大单元,立体还原洪斯文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艺术探索与精神追求。经典作品《金田起义》《海瑞》等原稿集中亮相,观众可近距离感受艺术家如何通过分镜、线条与细节,将宏大历史叙事转化为生动的视觉戏剧。同时展出的还有其在广西桂平金田公社为创作《金田起义》所绘制的大量速写,真实再现了老一辈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是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理念的生动艺术诠释。

 

1759229323383


展厅现场

 

展览还重点呈现了洪斯文先生作为杰出出版人的贡献。通过《周末》画报合订本、创刊号等实物,生动还原了这份曾远销东南亚的现象级画报的办刊历程,其“图文并茂、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健康有益”的宗旨,以及开创的粤语漫画专栏《乐叔和虾仔》,已成为广府文化的重要记忆符号。晚年,洪斯文先生转向水墨小品创作,以写意笔法重构连环画叙事,展出的《海瑞》《洪宣娇》等国画系列,既是艺术主题的回望,更是艺术语言的升华,其“芳林新叶催旧叶,任何艺术不能守旧”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

1759229340827

 

展厅现场

 

洪斯文先生的艺术生涯,深刻体现了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务实创新、雅俗共赏、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在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今天,回顾与总结他的艺术实践,为我们如何立足本土、吸收外来、面向时代、服务人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化产品提供了宝贵启示。他以笔为桥,连通雅俗,其艺术人生是中国连环画史乃至大众文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更是岭南文化现代演进的生动见证。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湛的连环画艺术,更能感受到一位艺术工作者对时代的回应、对岭南文化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