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并配合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粤博在5月15日至18日期间,联合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YITOPIA(一起开工)等单位协办,推出“您好!坪石先生——广东省博物馆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观众们化身坪石学子,参与了线上专题讲座、专家导赏,线下诗歌音乐会、版画拓印、露天电影放映会、共创下午茶等丰富的活动课程,学习抗战时期华南教育迁徙至粤北坪石镇地区以及一批教师坚守教育的历史往事,传承和发扬“坪石先生”这一独特的爱国教师群体的奉献精神,并一起探讨博物馆的未来。活动共吸引2千余人现场参与,央视新闻、广州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本次活动情况进行了直播报道,观看人数达949187人次。
时空穿越之旅
位于粤博二楼大堂的互动空间是本次系列活动的主要场地。空间用搭建的“房屋”分割为不同的区域,屋顶还覆盖有杉树皮,以还原当时在坪石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里,观众们不仅可以通过展板了解抗战时期坪石镇的艰苦岁月、先生们的感人事迹,还能在“致坪石先生的一封信”互动区与先生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有正在中大读书的学子,用书信写下对先师们的敬仰;也有几岁的孩童,以图画代替文字表达对老师这一群体的纯真赞美;更有久居广州的坪石老乡得知消息后特意赶来,给先生们留下感谢的话语。
互动空间内设置的“皮影小剧场”是最受小朋友喜爱的区域。小剧场模拟布置了当年马思聪与邹仪新在坪石教学的音乐课室和天文台的场景。观众进入空间内做出不同动作,幕布上便能投影出一幅幅黑白剪影。大小朋友们排好队走进皮影屋内,体验了一把音乐室拉琴、天文台观星的趣味。
多元化活动体验
5月15日下午,“诗音漫步——坪石诗歌音乐会”在二楼大堂拉开帷幕。该活动是由粤博志愿者团队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团合作排演的一场小型诗歌音乐会。悠扬的乐曲声中,一众演员唱着《我和我的祖国》徐徐进入会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志刚与大家分享了马思聪在坪石的故事;当广外学子演奏起马思聪的代表作《思乡曲》时,人们侧耳聆听并沉醉于优美的音乐中。最后,粤博志愿者们一袭长衫、轻摇折扇,分别扮演着马思聪、杜定友、李达等著名的“坪石先生”,以朗诵的形式向观众们讲述先生们的光辉事迹。
5月16日晚,“光影忆百年 红星耀中国——露天电影放映会”在粤博西门举行,放映了红色电影《风云儿女》。该电影的导演许幸之也是坪石先生之一。虽然时值炎热的盛夏,但人们热情不减。有青年党员在观影后说:“今天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诗人对于人生的一个选择,他从最开始沉湎享乐,到最后为了国家大义选择去参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希望我们也都能够接过先烈的火种,继续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
“时代印记——木刻版画拓印体验”也在5月16日和18日举办。粤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金玢老师与来自韶关市晓屹艺术中心的朱凤泉老师,带来了她们参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实践成果征集大赛的木刻拓版,邀请现场观众参与体验。观众拓印了与坪石相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物,感受先生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教育救国的精神。
小课堂、大学问
此次系列活动还邀请了专家学者为观众讲述坪石故事。5月15日上午,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曹天忠老师作了题为《全面抗战时期华南教育的迁移与影响》线上讲座,在超星和新浪微博的播放量达13.8万人次。5月16日下午,“来自粤北的烽火记忆——华南教育主题沙龙”在三夹层粤读空间开展。该沙龙围绕当年的坪石岁月,邀请了乐昌市博物馆副馆长白和琴、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秘书张羽、坪石历史亲历者后人张武耕和钟小洛、“三师”志愿者何昆亮等五位嘉宾老师,与观众现场分享关于坪石的往事与发展现状。
临展活动精彩纷呈
5月18日当天,粤博联合广州天河中学开展馆校合作,引导学生们了解海幢寺历史文化。同学们走进《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艺术展》,通过观摩学习明清岭南寺僧书画以及海幢寺历史文物、收集研读资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海丝文化、海幢寺建筑与园林特点、岭南寺僧书画和海幢寺文化艺术等进行综合学习与再创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创制出独具时代特征的沙盘场景,再现海幢寺不同时代的古寺风采。
《虾兵蟹将》展览则邀请策展人司徒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助理张小蜂为观众线上导赏展览,科普虾蟹知识,播放量达15113。
展望未来
5月18日下午,“博物馆共创下午茶”作为本次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在三夹层粤读空间与观众见面。该活动由粤博与YITOPIA(一起开工)团队一起策划,邀请24位观众来到博物馆参与“共创下午茶”活动。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博物馆茶会”中,观众们反应热烈,围绕“用新方式讲老故事”这一主题展开畅聊,纷纷回顾分享了自己曾有的各地看展经历与感受。在活动的最后通过绘制图画的方式,每六人一组,共同创作出一幅“心目中的未来博物馆”。该活动激发了许多新奇的创意与灵感,观众们提出希望在更多特别空间与时间中游历博物馆,如建设一个与自然相连接的夜间博物馆;或与文物“面对面”,希望博物馆打破固有的陈列方式,让文物从展架上来到“身边”,把“文物”融入在更生活化的场所里展示。
“共创下午茶”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无法现场参与的观众也可在线上参与讨论,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供创意。同样,本次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也在FLOW共创平台上设有“您好!坪石先生”展厅。活动结束后观众仍可继续浏览线上展厅,了解更多坪石历史与活动花絮,并为博物馆的未来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文/吴依桐(实习生)
图/粤博文化志愿服务队新闻组:王建伟、张晓萍、郭雪晴、郭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