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打造学术粤博 共享馆藏资源——《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 杂项(一) 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近日正式发行

2021年03月26日文/丁蕾 浏览量: 6711

1648018324690
1648018334707  
1648018345935    广东省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区域文物保护中心,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广州珠江新城落成开放,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创意为“绿色飘带上盛满珍宝的容器”,宛如熠熠生辉的“月光宝盒”。广东省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是世界各地观众品味岭南文化、领略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广东省博物馆走过风雨一甲子, 2020年是广东省博物馆开启新一轮征程的起点。为全面展现馆藏面貌,努力打造“学术粤博”,更加有序地展现本区域历史、艺术和自然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珍贵见证物。广东省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梳理,从中撷取精华编撰《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该丛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涵盖范围全面,品类齐全;二、如实反映本馆藏品的数据及面貌,如书画、陶瓷等馆藏大类,各有两卷;杂项文物分为珐琅器与银器及织绣与漆器、竹木牙角雕共两卷;三、突显特色藏品,如以广东产地为主,展现广东工艺、反映区域特色的文物,如砚台、木雕等;近年来入藏文物的重点和亮点——出水文物,还有广东本地窑口陶瓷器。

16480183556441648018433538

  部分目录


  丛书以《杂项一  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为首卷,体现了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有着与众不同的收藏特色。近二十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有意识地开展相关藏品征集和研究工作,并达到相当高水平的规模和体系,呈现岭南特色工艺技术风貌,以及十七世纪以降,全球视野下的海洋贸易发展、文化技术交流和社会经济变迁。铜胎珐琅和外销银器属于中外工艺技术融合的一体两面,恰能弥补过往学术研究的空白,解锁海洋贸易时代科技传播的奥秘,呈现出一段未曾记载于任何史书、波澜壮阔的交流史。


  铜胎珐琅器

1648018462434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洗盘及水浇(广东省博物馆藏)

1648018482788

  铜胎鎏金透明珐琅花篮座钟(广东省博物馆藏)


  外销银器

1648018500198

  银累丝鎏金烧蓝戏曲人物故事图折扇(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铜和银成为人类使用的货币,与世界经济、环球贸易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两者质地相近,制作技艺相通,都可采用铸造、錾刻、锤鍱 、镂雕、戳印、鎏金等加工方式。珐琅属于在器物上添加色彩的工艺,铜胎珐琅器色彩非常丰富,外销银器则基本采用金属原色。“广作”的铜胎珐琅器和外销银器都是18世纪以来中外科技交流的结晶,前者色彩上采用外来的珐琅工艺,是外国技术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后者器形上吸纳西方的设计形式,是中国元素西方化的集大成者。面对同样的时代背景,铜胎珐琅器会满足市场需求,利用西方样式糅入中国传统纹饰;外销银器亦会稍加一点珐琅釉色进行点缀。它们见证着文化并非直接地单向输出,更多的是按照社会需求不断改进和调整,经济和工艺之间进行着复杂互动;它们展示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开放、包容的胸襟,各种文化元素不断交流融合。用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将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自信,更深刻地认识和感受到自古以来世界发展的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内页展示

1648018575135

1648018580701

1648018586021164801859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