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活动回顾】“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2021年03月22日文/蒋卫琴 刘丹华图/黄坤怡 陈慧 伍欣琦 浏览量: 3018

    唐蕃古道全长3000余公里,从唐朝长安城出发,一路向西,途经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一路直到青藏高原的腹地,直到吐蕃逻些(即今拉萨)。唐蕃古道是汉藏乃至中华民族与西亚、南亚的物质流通之道,也是文化交融之路。为了让民众更好地感受这段对内民族融合、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青海省博物馆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8家博物馆协办的“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大型展览于2020年11月6日——2021年2月28日在粤博展出。


  为了让观众获得更加丰富的展览体验,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粤博教育推广部配合展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且广受观众好评。其中包括3场“花样——DIY团窠花纹”主题教育活动、4场“谜途”线下解密主题教育活动、线上H5情景互动游戏、2期“古道历奇”微信互动、2项展外厅互动和3场线上专题讲座。


  一、花样——团窠花纹DIY活动


  唐朝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融贯中外,博采众长,其对异域文化的包容程度,在装饰纹样可见一斑。“花样——团窠花纹DIY”系列教育活动一共举办了3场,主要包括展厅参观讲解、活动中心学习知识分享与DIY环节三个部分,从唐朝器物中的纹饰出发,以干花、刺绣布贴为DIY载体,让观众们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大唐的博大开放与融合之美。

1648022255137      第一场花样活动,教育推广部蒋卫琴老师为大家讲解唐代流行纹样

1648022266109

  第一场花样活动,观众们以干花为载体DIY团窠花纹


  在展厅导赏的环节,身为出生在这条古道上的炎黄子孙——志愿者李小龙老师充满感情地为参加活动的观众讲起这段古道上的历史故事,无论是成人还是小朋友,都专心致志、屏息凝神地仔细聆听。在讲到纹饰宝相花时,志愿者老师问“我们发现这种花纹构图对称且风格华丽,其造型抽象,并非花的自然形态,而是人工所创设,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呀?”小朋友们纷纷积极踊跃地抢答:“是宝相花!”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般认真与投入,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导赏环节中获益良多。

1648022282917

  第三场花样活动,志愿者李小龙老师为大家讲解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故事

1648022293850          第二场花样活动,志愿者甘玮仑老师为观众讲解“唐蕃古道”展览


  唐代纹饰纷繁华丽,兼容并蓄,海外的动物与植物也成为了唐代的时尚担当。志愿者老师介绍道:古时候中国称国土之内为海内,国土以外为海外,“海兽”泛指异域而来的珍禽异兽,葡萄也是沿丝路自西域而来。一面“海兽葡萄铜镜”,将海外的异兽与佳果相结合,纹饰繁缛富丽,充满风情,是唐代的流行纹样。展厅讲解环节大大丰富了观众的观展收获。观展后,在工作人员的随采中,家长称:“我们觉得平时小朋友她对这块内容不够了解,听了老师的介绍,和平时自己看展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自己看展时往往对历史各方面都只能看其表,不能知其里,不知道里面的故事,经过老师的介绍,就让这些历史内容更加立体起来。”经过展厅活动,小朋友对于吐蕃文化也有了新的感受:“吐蕃文化与中原文化各有千秋,但也相互借鉴,十分有趣!”

1648022323499

  第三场花样活动,教育推广部陈慧老师为大家讲解纹饰知识

1648022335282

  第三场花样活动,教育推广部陈慧老师展示制作样板并分享制作心得


  在粤博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推广部陈慧老师为大家讲解联珠纹、宝相花等纹饰的起源与装饰应用。从西亚传来的联珠纹自魏晋南北朝时便开始流行,直到唐代依然影响不减。联珠纹上一个个小巧圆形组成环状,可能象征着太阳,早期的联珠团窠纹受西亚影响较大,中间对鸟、对兽纹不一而足。后期唐代工匠发挥巧思,将联珠纹缩小或以缠枝代替,组合传统样式的团花或鸟兽纹样,在吸收外来艺术的同时,融合创造了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团窠纹样。以唐代均衡对称、雍容华贵的艺术审美形式,与现代新式的纹样、材料与工艺相碰撞,而后融入观众自己的审美创作,也是“花样”系列活动的策划之意。


  随后陈慧老师展示DIY成品样板和制作步骤,与观众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创作心得和的注意事项。再三强调安全守则后,观众们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协助下开始进入DIY创作环节。

1648022367264

  第三场花样活动,观众仔细地设计图案


  在DIY环节中,观众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贴花与背包款式,然后构思设计团窠花纹图案,并在多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协助下进行制作。在DIY的过程中,本该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也都安静下来投入制作,运用巧思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


  在花样系列活动里,活动设计从唐代纹饰出发,寓教于乐,提高了观众对展览的参与度与感受度,也增进了亲子互动感情。参与活动的观众表示,“原本只知道唐代是一个很有包容文化的国家,但是经过这次活动,感觉唐代的包容性是比我们想象中要更为开阔的,包括这些纹饰,经过老师讲解,我们才知道‘开放融合’自古有之。”


  活动结束,小朋友们都骄傲地举着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美丽的花朵团簇在小朋友们的作品上,还有灿烂的笑脸里。

1648022390837


  第三场花样活动部分观众作品展示


  二、“古道历奇”线上H5情景互动游戏


  “沿着漫漫古道,我们向远方出发。”为了让观众从更多层次体会汉藏的和平友谊,品味民族文明交融,了解古道背后的故事,此次唐蕃古道展览策划制作了“古道历奇”H5情景互动游戏。参与线上游戏互动观众多达9647人次(截至撰稿前),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1648022410398

  H5情景互动游戏首页


  “古道历奇”游戏沿着唐蕃古道,从长安古城出发,步入雪域高原,契合古道上发生的真实历史背景,知识丰富、制作精良。在线上情景互动游戏中,观众们化身勇士,穿越回唐,行走古道,一路上与商人斗智斗勇,与体育健将一决高下,听闻传说,品悟佛法……

1648022420326

  情景互动游戏画面

1648022431919

  H5情景互动游戏部分观众反馈


  “古道历奇”游戏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受到多个年龄段的观众的喜爱,对于观众在参展前后都有较好的知识补充作用。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得知,观众们普遍反馈通过线上游戏在展览前“增加知识的了解,了解后更愿意去现场体验实际展览,体验的路程”;在展览过程中的 “小游戏生动有趣,可以结合本次展览内容边观展边答题,既可以吸引游客又可以加深对本次展览的印象,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同时即使是无法来到展馆的观众,依然感受到了身临古道,亲历历奇的体验感。


  对于这一创新宣传活动形式,观众们都给予了广泛的好评,其中“寓教于乐”、“富有教育意义”、“有趣又能学到知识”等词语在评价中高频出现。观众们纷纷表示“整体来讲游戏很有参与感,让人身临其境,有很好的沉浸感。”、“可以通过轻松的游戏学习到展览相关的知识,真好!”“非常有意思,粤博的宣教活动做得越来越好了!”游戏中的“粤博小精灵”一直密切关注观众每一则反馈建议,粤博期待与观众们再次线上相约。


  三、“谜途”——线下解谜活动


  今年1月16日、1月23日,粤博还在展厅举办了4场“谜途”——线下解谜活动(少年版),共24位9-12岁的少年朋友们参与活动。线下解谜活动结合展品知识推广和游戏互动形式,突破了单向的宣传讲解局限,其形式新鲜有趣,情节出其不意,符合青少年好奇心旺盛的心理需求,因而广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青少年观众们踊跃报名参与,在粤博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招募信息当天,仅一天就已收到72份报名表。


  “谜途”线下解谜活动以一个古道上的失窃案为背景,在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观众中成立了案件侦查小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利用手上的手电、币、信封等破案工具,帮助商人找回失窃的商品,寻找失窃案的真凶。

1648022443955

  参与活动的少年在解答谜题


  在展厅现场游戏中,侦查小队的少年们一路上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游戏中工作人员饰演的NPC(非玩家角色的简称)的帮助下顺利破案。破案后,失主“商人李锦”还跟少年们一起分享了失窃物品背后的故事,其实这些物件都是古道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唐蕃之间友谊的纽带。

1648022452843

  活动中的少年观众在听发布人小粤粤讲游戏规则


  “谜途”线下解谜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述了古道上民族往来、文化交融的故事,活动受到了青少年观众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纷纷期待粤博后续能够继续推出类似的活动。

1648022462736

  文明参观、成功解谜,收获商人李锦给的“酬谢礼物”


  看到工作人员们精心策划数月的活动获得良好反响,粤博在接下来的教育宣传活动上也将更加坚持寓教于乐,自主探索的理念,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博物馆展厅展示资源,与解谜等不同类型的游戏结合,满足更多年龄层次的观众需求,将宣传教育活动办得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四、系列讲座、展厅/线上互动及其他


  古道绵延,历史不绝。为了活跃学术氛围,配合打造“学术粤博”,展览分别邀请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崔永红研究员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刘文锁副教授、上海大学张安福教授分别开展了以《唐蕃古道的内涵与价值》、《唐与吐蕃的西域道》、《唐蕃古道“前身”与“今世”:一条穿越千年的进藏要道》为题的线上直播学术讲座,总观看人数达585870人次。

1648022471320

1648022480607

1648022491821


  系列讲座微信推送


  唐蕃古道上的故事不仅发生在过去,其留下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永恒于世。观众在参观古道文物展品之余,还能通过参与线上线下互动收获融合古老的古道元素和现代审美的 “唐蕃古道”特色纪念品,其中包括纸本读物、明信片、徽章、印章、帆布包等多种载体,加强展览的宣传力度。


  粤博在展馆入口处免费发放爱粤读公共普及类读物,帮助观众理解展览内容、拓展展览相关知识。在《爱粤读》中还融入唐蕃会盟碑文字互动和宝相花赋色互动,供疫情防控期间观众将“展厅互动”带回家中体验。展期内,《爱粤读》发放了一万三千多份。


  此外,展览纪念明信片自文物中提取了宝相花、飞马纹图案,可供观众自行赋色。展厅内还放置了以展览展标、对鸟纹、贵霜金币等重要展品作为文化元素精心设计的定制印章,供参展观众盖章纪念。

1648022507530

1648022518801  唐蕃古道见证了唐代与沿线各民族和平团结、友好往来的历史佳话,拓宽了中原文明和吐蕃文明乃至中亚、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互通的道路,是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宗教传播、维系民族情感与区域联系的纽带。虽然这次盛大的“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落下帷幕,但是悠悠古道上各民族和平共处之路,中外的友好交往之路,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在国家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