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如何在研学中说好中国故事

2021年03月09日 浏览量: 191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该《指南》着眼于文化传承和以文化人,明确了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三大内容主题。

1648435489438

  “引导学生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不复古泥古,不盲目排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丰富其内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回归其本质要义”。


  研学正是借助实地走访、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品德等进行有机组合,以多学科融合、多形式结合、多学段细化的形式实现传统文化在研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渗透与长效实施。

1648435499788

1648435508374      Global游学荟资深研学导师,通过多年来的研学教学实践,特别结合粤博主办、Global游学荟承办的《樟林古港与潮汕文化研学》、《烽火中的课堂——坪石抗战教育历史研学》两大研学课程,来评述在研学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1648435521634

1648435534096
1648435552833      
    一、用建筑说好中国故事


  建筑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各朝代建筑体中蕴含着历史、文学、美学、建筑等语言。通过挖掘建筑里的故事、工艺及文学元素,让建筑成为历史光影中最鲜活的记忆载体。中国故事之魂交织建筑之形,形神交汇,学生置身其中,获取中国建筑博大精深的历史沉淀的养分。


  1. 建筑里的故事


  汕头小公园是国内最大的骑楼片区,放射性的建筑布局令其通达四方,富含海洋基因;同时体现着近代汕头勇立潮头、兼收并蓄的时代符号,更是潮汕华侨思乡认祖寄托桑梓情怀的目的地。小公园里,曾经盛极一时的南生百货,还有陈慈黉、胡文虎兴建骑楼背后的故事……当建筑有了故事,就有了生命与灵魂。

1648435568439


  西京古道门楼茶亭,是“一骑红尘妃子笑”,也是“古道连绵走西京”、“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起考证诗词出处。世间变幻,古道恒久。


1648435579886


  2. 建筑里的风尚


  建筑里的装饰元素更是为人乐道的工艺精髓。嵌瓷、木雕、砖雕,纹理细腻、手法精湛,其中的寓意,更是千百年来宗族繁盛的美好向往。

1648435791576
1648435808263


  潮汕文化的精髓在建筑,而建筑的精髓又在厝角头,金木水火土,依时而定,是建筑美与心灵信仰的相遇。在抬眼一望里,读懂潮汕文化恒久的风尚与情感寄托。

1648435821534



  3. 建筑里的诗篇


  建筑与诗文相得益彰,借景抒情,以诗入景,湘子桥,四大古桥之一。湘子桥上琳琅满目的楹联亭匾,让人恍若置身诗文书法的艺术长廊中。赏景读诗,一大妙事。

1648435830047

1648435838280


  二、用民俗说好中国故事


  时光荏苒,经历了历史的浸润与时光的洗礼,不同的地域文化呈现着人杰地灵的光辉,而民俗遗产,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这些民俗工艺及其匠人们,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大浪淘沙中百炼成金。其中,蕴含着传统美学、匠人精神、文化精髓与现代内涵。而当这些传统工艺依旧活在民间,于是就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648436152090

1648436158532


  浑然天成的手拉红泥壶,在传统元素与现代应用之间平衡进取,寻常百姓家也处处有了茶香氤氲、市井温暖;针针刺绣间,绣出龙凤呈祥,也编织着宗祧传承。

1648436250679

1648436256363


  当我们懂得欣赏与尊重这些手工劳动与传统文化,我们就懂得了那一份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力量。


  三、让自己来说中国故事


  1. 用戏剧说故事


  抗战时期,中山大学等一众高校西迁坪石,教育与文化的星星之火得以传承与燎原。当其时,众多享誉国际的大师们云集坪石,授业乡野之间,钻研于简陋屋舍中,抗战的艰苦贫瘠与精神的熠熠生辉合奏出不能忘却的历史篇章。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故事解读、戏剧演绎,再次谱写这一段弦歌不堕。

1648436292792

1648436297402


  为什么要来坪石。再平凡如我们也需要一些大义、精神与气节,由此困难可以面对、失时亦可宽容、放弃心起仍可坚持...于是平凡也有非凡处。坪石先生们正是以其大义诠释时代之上的个人价值,这些精神与大义的共振,才有了民族与国家的崛起。

1648436305033

1648436319498


  2. 说出身边的故事


  进入汕头购物中心,同学们看到一众说汕头文化的书籍专区,厝角头搭起的书架,润物无声。孩子们有的分享在潮汕姿娘的故事里看到中国古代女人不一样的社会地位;有说对潮汕不同朝代名人感兴趣,因为在不同人物身上可看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有说对潮汕商帮感兴趣,因为可以和广州商业对比一下;有说对木雕感兴趣,因为其精细栩栩如生,同时还可以学以致用。

1648436333336

1648436337741


  我们来自哪里?我们要怎么与别人诉说我们的文化?文化认同是我们无论走到哪里的底气与骨气。也正因为潮汕精神依旧反哺与滋养着潮汕人,所以代代传承不辍。


  3. 不仅作为旁观者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樟林古港在宋代时已出现村落。到了明代,特别是明代后期,樟林有了迅速发展,从而为樟林在清代的崛起和繁荣奠定基础。樟林港巨舶高桅、帆樯云集、货栈成行,人们从这里乘着“红头船”,扬帆远征,飘洋过海,劈破南海的波涛,通往东南亚开拓新的大地。十九世纪中叶,大英帝国出版的地图册上,粤东港口只标上樟林名字,可见其“通洋总汇”的地位。

1648436348015

1648436357175


  如今的樟林古港如夕阳挽歌,该如何说好她的故事,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些组别建议重点推荐秦牧故居与红头船,认为故居的建筑、美好寓意,红头船的来源、特点与精神值得大家了解。有点组别认为亥爷、南盛里等地点需要分享出去。在古港复原提议上,建议通过增加人性化设施加强游客方便性,增加指示牌强化科普性,增加小木船趣味游船、古港的迷宫寻宝,设置红头船体验、潮州传统工艺体验,利用抖音自媒体进行传播……

1648436371542

1648436379509


  历史某阶段的故事或许已经讲完,但它们在新时代的故事等待着我们的讲诉与开启。讲好中国故事不应是直抒胸臆的灌输,更不只是因史循旧。我们需要挖掘其中的丰富性、层次性与连结性,让故事如种子耕耘在每个人的心田中,陪伴与滋养我们的成长。


  在研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说好未来每个人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