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围绕着今年“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的主题,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肇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等单位协办的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肇庆市博物馆盛大开幕。
在启动仪式上,领导嘉宾公布了由广东省博物馆协会举办的“2022年广东省博物馆馆校合作优秀教育项目推介活动”的推介结果,并为“十佳”项目的获奖单位的代表颁发了证书与奖牌。
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陈邵峰(中)为获奖单位颁奖
获奖名单为:
(一)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鞋盒里的博物馆——广东省中小学生设计作品征集大赛》
(二)鸦片战争博物馆:《“重走古战场-寻迹英雄”研学项目》
(三)广州市天河区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换个角度“看”世界——博物馆非视觉社教项目》
(四)南越王博物院:《“探越学堂”课程》
(五)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穿越1927广州起义”沉浸式研学活动》
(六)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传统工艺课程校园推广项目》
(七)东莞市博物馆:《“吉祥四宝带你游古东莞”教育系列片》
(八)肇庆市博物馆:《西江党史我来讲》
(九)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红色文化进校园 齐心共筑中国梦”高校学生教育实践项目》
(十)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少年孙中山研学之旅》
为深化“双减”政策落地后教育资源供给改革,联动社会各方资源,形成良性的资源供给长效机制,构建更完整、普惠、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组织开展广东省博物馆馆校合作优秀项目推介活动。自3月份启动以来,本次推介活动得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收到了30家单位共计35个项目的申报材料。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组织7名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线上评选。专家们对本次申报项目的整体水平表示充分肯定,并对“十佳”项目给予专业点评与高度赞誉。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的《鞋盒里的博物馆——广东省中小学生设计作品征集大赛》以总分92.95、得票6票的优势成绩拔得头筹。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周婧景指出:该教育活动的最大亮点是儿童的角色翻转,采取建构主义教育实现“小题大做”。整个活动中儿童是真正的主角,可凭兴趣与需求进行自由创作。同时,鞋盒成为博物馆的隐喻与载体,从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到制作布展都可以在这个狭小空间中实现,进而建立儿童与博物馆的高关联度。并且,此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博物馆和学校的力量,特别是指导教师的深度参与,实现了充分合作。尤其值得褒奖的是活动下基层,去往十多家博物馆开展巡回推广。最后,整个活动设计完整、步步推进,尤其采取线上线下互促共融的方式实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教育项目。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鞋盒里的博物馆——广东省中小学生设计作品征集大赛》海报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鞋盒里的博物馆——广东省中小学生设计作品征集大赛》巡回推广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鞋盒里的博物馆——广东省中小学生设计作品征集大赛》作品展示
多元性、趣味性、可持续性,是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的关注点与落脚点。东莞市博物馆的《“吉祥四宝带你游古东莞”教育系列片》采取儿童喜爱的动画方式,内容短小精悍,形式灵活新颖,课程体系完备,具有时代特色;南越王博物院的《“探越学堂”课程》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馆校合作”形成规模,并且结合疫情情况及时利用数字化资源,切换模式通过线上传播,值得肯定;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传统工艺课程校园推广项目》方案全面,内容丰富,操作性强,均具备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特点。
东莞市博物馆《“吉祥四宝带你游古东莞”教育系列片》视频上线
南越王博物院《“探越学堂”课程》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传统工艺课程校园推广项目》学生作品展览
活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肇庆市博物馆的《西江党史我来讲》、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穿越1927广州起义”沉浸式研学活动》、鸦片战争博物馆的《“重走古战场-寻迹英雄”研学项目》、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红色文化进校园 齐心共筑中国梦”高校学生教育实践项目》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少年孙中山研学之旅》结合本馆特色,突出红色主题,激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与积极参与,在相似的“命题作文”下,交出了各自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答卷。
肇庆市博物馆《西江党史我来讲》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穿越1927广州起义”沉浸式研学活动》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少年孙中山研学之旅》
广州市天河区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换个角度“看”世界——博物馆非视觉社教项目》聚焦视障群体,通过观看、聆听、触摸、嗅闻的方式,鼓励他们主动进行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首都博物馆馆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杨丹丹评价其“选题有创意、角色有互换、目标靠体验”。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兰国英特别强调了本项目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该项目以独特的视角让正常人与视障群体切换角色体验非正常生活的不易,从而激发公众的同理心,唤起对视障群体的关爱,进而营建人与人相互理解互助的友好环境。”在形式创新的同时,更体现了关注弱势人群、彰显社会效益的深层寓意。
广州市天河区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换个角度“看”世界——博物馆非视觉社教项目》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本次推介活动,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各级博物馆在响应《博物馆条例》 “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与 “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厅《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推进“文教合作”机制,在馆校联合开展中小学生校内外活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方面积极探索上的成功经验与先锋实践,为儿童、青少年与特殊群体科普知识、提升审美、讲好岭南故事、传承优秀文化,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贡献力量,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与学校实现“1+1>2”的文化传播作用。
据悉,未来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将持续深入贯彻国家对文博事业的政策部署与指导精神,团结广东省内各级博物馆,积极开展更多关于博物馆教育的展示、交流、推介等活动,诚邀各会员单位届时踊跃参与,共同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广东省内博物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