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1日,广东省博物馆特邀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女士于一楼学术报告厅举办《逻辑与并置——博物馆展览的多重时间》策展专题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厅现场高朋满座,大家热切期待蔡琴馆长带来的关于当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最新见解和思考。
专家简介
蔡琴,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长期从事博物馆学和女性文物研究,承担国家、省级多个课题,著有《博物馆新视域》、《浙江博物馆历史研究》等多本博物馆学著作;是《华美致远--中国外销丝绸》、《江南生活美学》等展览策展人,展览在海内外赢得好评;主持实施的《越地长歌》、《锦程》获"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同时也是浙江著名的散文作家,出版散文集《女人是天生的收藏家》。
讲座回顾
蔡琴馆长首先从2019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传统的未来”引入时间的命题,认为纯粹时间的体验,是一种绝对的感受,是一种抽象。在博物馆,纯粹时间其实根本不是时间,而是空间。之所以说它是空间,是因为从时间的意义上看,纯粹时间几乎是静止的,是在片刻的时间内包容的由物件承载的历史、记忆、人物甚至细节所造成的一种空间性存在。
接着蔡琴馆长从“博物馆的多重时间”来进行逻辑和并置的分析。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时间逻辑是我们最常使用,也是我们最好掌握的。然而观众的观看,也像面对一本打开的日历,一页一页翻篇,沉浸其中,一气呵成。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往往会把过去的生活空间与现实空间重叠,表现为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的相互交替和穿越,从而过去的历史、别人的故事变成了当下的叙事。这时,线性的逻辑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时空并置是博物馆展览叙事上的另一种处理手法,主要表现为通过视觉元素所表达的或大或小的意义单位的并置,从而达到跨越时间或空间的形式和效果。摆脱普通时间顺序的呆板框架的有效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生动性、隐喻性以及视觉表现力,激发和释放了展览的主题性、艺术性和思想性。
蔡馆长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实例来阐述了“空间(场景)并置”、“主题(故事)并置”、“图像并置”和“混合并置”等多种展览的并置方法。无论何种形式的并置,并置打乱了时序。叙述内容的扩充增大,带给观众的洞见,构成了由观看、认知、感悟、记忆等组成的庞大的心理空间,才有爆发出更多的认知的可能性。
博物馆从传播知识的“神殿”到共享观念的“论坛”,博物馆在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当中不断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角色定位。跨界合作、多元艺术表现形式的引入与融合,在为公众带来更多惊喜的同时,也能引发参观者对于时下问题的思考。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在解读历史的同时,也希望博物馆能够带领观众看到更多的当下与未来。
发人深省 现场问答
此次策展专题讲座,吸引了来自陕西、江西、江苏、浙江等不同省份的博物馆学专业学生、博物馆同行和博物馆爱好者,在聆听了蔡馆长对博物馆策展的精彩解读和精辟诠释后,引发了现场听众对当代以及未来博物馆如何做好展览展示的思考,听众提问踊跃热烈。
有关于高校博物馆如何利用有效资源来做到展览的并置关系,蔡馆长认为:当代的高校博物馆具备独特的资源,比如学术资源、人力资源等,可以通过这些独特的资源来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共享交互的方式来实现。
也有观众提出作为博物馆的展览,在知识性表达和观念性表达上怎样做到更好的融合。蔡馆长认为:在架构展览之前,策展人一定是做过相对应的专业研究,而并非空穴来风,知识性表达是研究的基础,而观念性表达则是呈现的方法,两者并不冲突,只有对展览研究的透彻,才会有更好的呈现。
策展专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通过此次讲座,不仅让我们对国内外展览策划方面的新做法、好经验有了新认识,也为广东省博物馆策展人制度的完善和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