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国务院为了使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深入人心而设立的主题日,今年的六月第二个星期六恰逢端午节假期,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了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猎德幼儿园,以“非遗保护,粤博实践”为主题,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扒龙舟”开展了以“话龙舟·粤传承”为题的系列活动。
端午节作为流传上千年的传统节日,在2009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针对端午的各种传统节俗,粤博推出了一系列活动,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切身的参与和体验传统的端午节俗,这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的一种新的发扬与传承。
1 闻香识端午,巧手制香囊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着端午节佩香囊的习俗。临近夏天,天气越发湿热,各种蛇虫鼠蚁尽出,驱赶“五毒”就成了这个节日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古人选择了用各种药材和香草配置成香囊,用植物来驱赶近身的“五毒”。那这种端午香囊是怎么做的呢?6月7日下午,35名青少年就一同体验了端午香囊的制作,既让小朋友们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也增加了对端午节俗的认识。
小朋友们在制作香囊
2 龙舟里的创想—创意龙舟作品展
在端午节期间,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一个创意龙舟作品展,这是粤博与猎德幼儿园合作策划的主题活动。粤博与猎德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馆校合作项目,通过挖掘粤博馆藏文物资源、探访猎德社区文化遗存、研讨馆校合作机制、开展龙舟探究学习等实践方式,策划了此次作品展。
龙舟里的创想—创意龙舟作品展现场
作品展出了猎德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合作的创意作品,小朋友们通过绘画、泥塑、陶瓷等各种不同材质的手工作品,表达了自己对龙舟的想法。这些作品不仅投射出了猎德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对于龙舟的独一无二的想法,也让观众们触摸到了传承了扒龙舟文化八百余年的猎德村小朋友们眼中的龙舟世界。
猎德幼儿园学生作品
3 鼓乐龙腾—舞蹈汇演
除了龙舟作品之外,猎德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还给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舞蹈汇演。他们用精心编排的舞蹈,将龙舟文化与龙舟精神传递给了现场的观众。
除了舞蹈之外,小朋友们还将猎德村中每年赛龙舟时都会制作的龙舟饼分发给各位观众,邀请观众们一起感受猎德的端午节气氛。
4 龙舟画花—民俗体验活动
扒龙舟是珠江三角洲的一项端午特色活动,而且有着自己的一套固定的仪式。在不划龙舟的时候,龙舟需要沉入河底的淤泥里保存,每年四月,就是将龙舟“起龙”的时候了。当然,在龙舟上场竞渡之前,龙舟需要重新上漆,画上各种花纹,才能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去进行比赛。但是龙舟上的花纹也是十分讲究的,所以粤博邀请了猎德村的世樑叔来给我们讲解猎德“花龙”画花的含义。
参与龙舟画花活动的观众们
在世樑叔的讲解之下,参与龙舟画花活动的60组家庭合作完成了一条“花龙”,在这样的亲子与共同合作的体验中,小朋友和大朋友们都用最切身的体验感受到了猎德龙舟的魅力。
小朋友与家长们一起画龙舟
“花龙”成品
5 创意龙舟衫—民俗体验活动
每次龙舟比赛上,龙船手们都会穿上统一的服装,既方便区分队伍,又能统一精神面貌。那龙船衫都是怎么设计的呢?6月8日,几十位大朋友小朋友们就一起发挥了创造力,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龙船衫。在一件龙船衫上画上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图案,展现出自己理解的龙舟文化,大家拿到自己完成的龙船衫的那一刻,都格外的开心。
6 雄黄画额—民俗体验活动
除了佩香囊、扒龙舟之外,端午节也少不了雄黄酒的身影。端午节有一个节俗,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下“王”字,这样既能利用雄黄驱毒,又能借猛虎镇祟,所以雄黄画额也是端午的一项必要活动。在粤博大堂,许多观众都参与了这项活动的体验,很多观众都对这项节俗感到十分的新奇。
话龙舟·粤传承——广东省博物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围绕着端午节的各种节俗展开,面向不同的年龄段,设计了各种不同的活动,既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里,向观众们传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观念,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