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秋节(9月13日)晚,广东省博物馆为此举行了“秋暮夕月”2019中秋沉浸式音乐会,以沉浸式表演体验为公众提供丰富、有趣的“岭南文化大餐”。本次中秋音乐会,以广东省博物馆馆藏资源为依托,结合南粤古驿道相关的文化展现形式,以形、声、闻、味、触的五种感官体验,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现场
中秋之夜,是“起舞弄清影”的遐想,也是“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市井喧嚣,也是“冷露无声湿桂花”的静谧独酌。要想走近三五之夜,明月当空,饱览古今,通达视听,粤博“秋暮夕月”2019年中秋音乐会,是一次呈现给全场观众的形声闻味触全方位体验。
△现场观众
“秋暮夕月”是古老的中秋祭月礼仪,早在周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为了“祭月”时有圆月,故调至中秋祭月。在广东地区,八月十五是人们向月神祈福的日子。本次中秋沉浸式音乐会,粤博给公众们带来了一场与以往家中祭月完全不同的“夕月”庆典。
音乐会上多位艺术家登台献艺,为观众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广东音乐家协会会员、笛子演奏家张帆的一曲《大漠孤烟》,在一片磅礴大气的落日之中拉开了中秋音乐会的序幕。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古筝演奏家蔡文峰的《夜雨思乡》、《月儿高》,潇洒飘逸,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月色感,将大家带入了中秋节的氛围之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音乐艺术中心理事、三弦、阮咸演奏家谢声驿的《平湖秋月》、《出水莲》两首经典的广东民乐,将观众们带到了皓月当空的湖畔,让观众领略了广东音乐的魅力。广州歌舞剧院青年演员熊思嘉、游佳佳的合唱《天天月圆》,给音乐会的圆满举办落下了帷幕。
△ 张帆老师
△ 蔡文峰老师
△ 张帆老师
△ 谢声驿老师
△ 游佳佳老师
△ 熊思嘉老师
整场晚会不仅有着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更有着月饼佳茗共度舌尖上的中秋,传统祭月焚香带来嗅觉上的享受,独特的粤博“月光纸”承载的祝福。粤博馆藏的文物也被搬上了大屏幕,与观众们共度中秋佳节。在这次粤博音乐会上,观众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一起,体验了一次十分独特的中秋博物馆之夜。
△ 茶道表演
从2016年广东率先在全国开展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工作以来,越来越多的岭南文化开始“活化利用”和“走出去”。 本次粤博中秋音乐会就以南粤古驿道的相关文化为题,多首广东传统民乐和粤博馆藏器物、书画一起,共同将丰富多彩的岭南中秋文化向观众们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