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筹备已久的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团建活动来啦!
11月19日,粤博志愿者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走进西关老城区的恩宁路,学习和感受城市传统文化。活动由志愿者服务队冯少珍、孟平、邢小白、李佳玲、周淑雯策划组织,并顺利开展。参与活动的各位队员陶醉在浓郁的广府文化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真挚的友谊。
志愿者团队集结完毕!出发!
活动首先到达八和会馆,邢小白为队员们介绍会馆相关文化背景。这座行会组织会馆历史悠久,见证了粤剧行业的复兴与演变,行会为推动粤剧在国际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会馆所在的“打铜一条街”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特别邀请志愿者伍莉莉前来为队员们介绍打铜行业的有趣典故,以及广府地区铜器使用的风俗习惯。
沿着习总书记的脚步前行
第二站到达粤剧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极具岭南水乡文化的园林式博物馆,院落空间错落有致,体现了木雕、砖雕及嵌瓷等建筑装饰技巧。博物馆内,通过展板演示、藏品陈列、模型复制、场景复原等多种手段,以及体感互动、触摸屏等多媒体形式集中展现“南国红豆”粤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组织架构以及海内外的重要影响力。游览过程中,在粤剧艺术的熏陶下,队员们对广府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悟,更加热爱博物馆事业,表达了对博物馆服务的热忱。
志愿者们在粤剧艺术博物馆认真听导览
第三站由伍莉莉老师带领队员们参观西关打铜名店“铜捞铜煲”。西关打铜工艺是老广州的文化名片,“非遗”传承人伍国强先生是该门手艺的代表,不仅继承传统的纯手工无焊接打铜工艺,还发明全国独有的3D立体锤打技术。精致的铜制工艺品引起了队员们浓厚的兴趣,伍先生为了让队员们进一步了解打铜工艺,一一展示了铜器每道工序的阶段性成品,更现场为队员们演示打铜手艺。几位队员也亲自体验打铜过程,感叹打造铜器的不易,成千上万次的捶打,长年累月的钻研,方能成就一件艺术珍品。其中凝结了时光与匠心,更蕴含着传承文化的信念坚守。
“非遗”传承人伍国强先生为志愿者们演示打铜工艺
志愿者们与打铜工艺“非遗”传承人合影
知识竞赛与抽奖环节将活动气氛推到高潮。冯少珍、孟平、李佳玲、邢小白、周淑雯、冯穗欣等志愿者亲手为大家制作了精美的奖品,队员们兴致高昂,顺利回答出所有与西关文化相关题目。伍国强先生被队员们的热烈所感染,送出铜盘、铜算盘、铜筷子等珍贵铜器作为奖品助兴。其中铜盘尤为矜贵,盘中的“福”字为伍先生现场亲手打制,代表伍先生对志愿者们奉献精神的祝福和心意。获得该奖品的志愿者队员小金深感荣幸,愿将好运与各位队员分享,继续与大家一起并肩前行,做好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
知识问答环节志愿者们积极抢答
抽奖环节激动人心
活动尾声,邢小白为队员介绍永庆坊的历史空间与街区改造过程,随后队员们自由参观与游览
邢小白为志愿者队员们介绍永庆坊典故
粤剧悠扬,铜声铿锵,步履匆匆,不断前行。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队员们探寻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与根脉,一同了解了古城的魅力和匠人的精神;许多队员们从互不相识到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许下了“用博物馆,让城市留下记忆”的美好愿望。
志愿者服务队团建活动风采
志愿者服务队团建活动合影
在本次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打成一片,笑声回荡在每个志愿者的回忆里。通过本次团建活动,志愿者们促进了彼此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情谊,处处体现了粤博志愿者团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今天,大家共同欢歌;未来,我们携手并进!志愿者们高喊“我们志愿,我们快乐”,定将粤博志愿团队打造成广东省博物馆最美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