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清晨,“粤动你我——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公益校园山区行”团队一行5人,驱车前往清远市阳山县行迳村香港幸福小学。
志愿者团队与冯路养校长
粤博作为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肩负着传播历史文化的使命。因此,粤博非常重视走进校园进行文化推广的活动,在去年已经走进了南沙大岗中学、肇庆怀诚中心小学等学校。本次前往清远山区行迳香港幸福小学的教育活动由粤博馆长助理、教育推广部主任王芳牵头并积极推动,组建粤博志愿者授课团队,促使活动顺利进行。
南沙大岗中学
广东肇庆怀城中心小学
清远行迳村香港幸福小学距离广州市区约200公里,大约4小时的车程。在驶离高速入口以后,通过一段盘山的公路,才能进入行迳村。约在下午1时,团队到达校园,山区中清新的空气带着丝丝甜意,来自校方和同学们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志愿者团队。
学校的孩子们
冯路养校长自2008年到学校任职,九年来一直坚守在这里,一人身兼数职,除了上课授业,还负责孩子们的日常起居。听冯校长介绍,该校始建于2002年,由香港幸福楼饮食集团投资兴建,通过当地教育部门统筹规划,整合原本分布在附近山区自然村的7个“麻雀小学”,成立香港幸福小学。学校设有六个年级,目前在校有8位老师,46名学生(均为寄宿生)。而与他志同道合的妻子也从两年前来到这所小学任教,为山区儿童教育奉献青春。
冯路养校长
山区的孩子心性淳朴,眼神清澈,对志愿者团队的到来充满好奇与期待。我们的车刚抵达校门前,就有孩子跑过来为我们开门和鞠躬,其他孩子们驻足行礼。在交流过程中,志愿者团队被孩子们的善良与聪慧触动。在课堂上,他们都是学习非常专注,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与执着。孩子们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学校里的大小事务。最难能可贵和令人赞叹的是孩子们的良好修养与品行。宿舍物品和学习工具简单朴素却摆放得井井有条;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互助友爱,共同进步。高年级同学帮助低年级同学、轮流帮老师完成煮饭、清洁打扫的日常事务,共同守护学校这个“大家园”。这离不开老师对孩子们的品德教育的重视与良好的引导。
住宿生活风貌
志愿者团队的课程开设与广东省博物馆特色紧密结合。志愿者冯少珍老师开设“快乐写隶书”书法课程,冯老师特意从家里带来的书法用具进行授课,并作为礼物留下赠予孩子。志愿者张慧老师开设手工课“听建筑讲故事”、“自然海洋生物手工粘土画”课程并进行骑楼老街拼图教学等,博物馆特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手工制作材料支持课堂。
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授课
课堂上孩子们注意力非常集中,积极动手参与并提问。短短的四个多小时,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和广府骑楼老街文化的氛围中,志愿者们与学校师生共度美好时光!
志愿者老师与孩子们在课堂上
课程结束之际,志愿者老师们特别提到,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有机会走出大山到博物馆来参观。一派欢乐祥和的暖暖氛围里,粤博小分队与全校师生在操场合影留念。冯少珍老师为支持山区教育教学工作,亲自书写“幸福校园书声琅琅 粤博文化服务八方”的字幅,代表团队为学校送上真挚的祝福与寄望。
冯少珍老师赠予的书法字幅
参与此次“山区行”活动的志愿者朱保国老师对此感慨道:“只有深山中的孩子们才能呼吸到世间最新鲜的空气,拥有这片最宁静美丽的乡土和朴实的学校。国旗在校园高高飘扬,你们将是这片土地的继承者,你们也是祖国的未来。祝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孩子们的笑脸
临别前,冯校长满怀深情地说,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许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但我要把他们培养成有品德、懂礼仪、有自信、能自立的人,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们校园风貌
无论是大山里的学校,又或各个农村社区,都迫切需要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作为广东省博物馆的志愿者,更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为更多的孩子带去丰富的知识,传递更多温情与快乐。当孩子的引路人,让他们看得更远,走得更远。从城市推广到乡村,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都能留下粤博的足迹。下一站,粤博志愿团队的身影也会出现在更宽广的地方,到更多有需要的地方去。
志愿者团队与孩子们合影
感谢参与本次“校园行”的粤博志愿者冯少珍、张慧、朱保国老师、张穗光等几位老师。愿此次活动能开启孩子们的美好未来,愿更多的社会公益团队,关注与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