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视频回顾
2025年9月1日至4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博物馆协会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江门市博物馆联合协办的“广东省文物保护系列培训——2025年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培训班”在江门成功举办。本次培训是继2024年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培训班后,连续第二年聚焦“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文博专业人员的文物预防性保护理论知识与项目管理能力,推动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参加培训的学员共67名,覆盖我省21个地级市和3所省直文博单位。
培训班合影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三级调研员魏益娟、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传艳、上海博物馆吴来明研究馆员、西北大学刘成教授等领导和授课专家出席开班仪式。江门市博物馆馆长高东辉主持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
培训现场
周传艳表示,江门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博物馆体系日益完善,文物保护能力持续提升,为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周传艳希望,授课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指导江门地区文博单位更科学地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
周传艳在开班仪式致辞
陈邵峰表示,广东省博物馆自上世纪60年代起持续开展文物修复与预防性保护业务。近十年多来,我们循序渐进开展了多期馆藏文物预防保护项目,同时也十分注重日常预防性保护和相关科学研究。广东省博物馆协会于2023年底成立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持续开展多项文物保护领域的业务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陈邵峰指出,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人才是关键,希望学员们在理论和实践技能上获得提升。
陈邵峰在开班仪式致辞
魏益娟表示,广东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文物保护政策。《广东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强化预防性保护。2020年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2022年发布《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指引(试行)》,为各地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魏益娟希望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向各位专家多请教,与同行多交流,进一步提升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和管理水平。
魏益娟在开班仪式致辞
本次培训班由上海博物馆、西北大学、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广州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6所机构的7位文物保护领域知名专家担任授课讲师,课程内容要点如下:
课程一: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中国实践与发展趋势
上海博物馆吴来明研究馆员,结合预防性保护概念、方法、措施、管理的发展,回顾了我国预防性保护的融合探索历程、整体转型和快速发展情况,系统梳理了预防性保护理念、风险管理与典型案例,展现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管理实践的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预防性保护正由“稳定、洁净”迈向“精准、智能、节能”的发展趋势。
吴来明《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中国实践与发展趋势》
课程二:文物与环境
西北大学刘成教授,从“环境如何伤害文物—怎样诊断环境风险—如何构建安全环境”逻辑出发,聚焦“环境如何伤害文物”,系统讲解温湿度、光照、污染物、微生物、虫害等关键因子对文物的损害机理,以理论为指导,通过案例剖析,深化对文物预防性保护对策的理解。
刘成《文物与环境》
课程三: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及效果评估
上海博物馆徐方圆研究馆员,阐述了我国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十年间的跨越式发展情况,以及国产无线传感器、免水恒湿机、高密封展柜等核心装备的国际领先地位,并针对整体解决方案缺失、智能化互联不足、能耗偏高等痛点,提出未来需向“精准、智能、节能”方向升级,加快推动“产品+服务”模式,全面实现文物“稳定洁净”的预防性保护目标。
徐方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及效果评估》
课程四:可移动文物预防性方案编制与项目实施
首都博物馆何海平研究馆员,梳理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的各步骤,重点剖析方案编制相关内容如信息表、前言、设计依据、现状评估、目标措施、进度预算、签章等,分析和探讨了常见问题和改进措施,为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制策略。
何海平《可移动文物预防性方案编制与项目实施》
课程五:博物馆文物害虫防治技术与实践
故宫博物院张国庆副研究馆员,从虫害对博物馆文物的影响出发,强调需遵循预防为主、最小干预、综合防控、安全合规的原则,阐述了害虫生物学特性、文物害虫与病害识别、监测技术及综合防控策略等内容,提出全方位防控体系,遏制害虫危害,守护文物安全。
张国庆《博物馆文物害虫防治技术与实践》
课程六:博物馆库房建设与藏品管理
广州博物馆宋平研究馆员,从博物馆库房设施建设角度出发,介绍了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鼠、温湿度控制及空气清洁度等关键措施,剖析了库房改造的成败案例,同时解析了藏品管理中的编目、上架、出入库提取、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
宋平《博物馆库房建设与藏品管理》
课程七:文物保护业务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吕良波研究馆员,讨论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管理问题,解读了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博物馆评估、文物修复资质、职称评审、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期刊、社会团体、学术活动、文物修复优秀案例评选、职业技能大赛等文物保护业务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容。
吕良波《文物保护业务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
学员听课
学员提问
现场教学
学员们赴江门市博物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就展厅文物保存展示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开展交流学习。
现场教学
培训讨论环节,学员们就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库房和展览设施设备、文物藏品管理等问题与专家讨论交流。同时,省文旅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一级主任科员李军华,解析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等关键环节涉及的政策要求、技术评审、资金监管等内容,他强调,项目方案要立足文物和场馆实际,项目实施要加强技术和资金监管,项目验收注重效果评价与资料完备。
讨论交流
李军华与学员交流
结业总结环节,肇庆市博物馆吴文丽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本次培训进一步加深了她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认识。最后,省博协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欢,作结业总结。他表示,本次培训班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相关理念、理论、技术、政策、实践和项目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张欢希望学员们将所学所获融入到实践中,进一步规范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管理,提升工作成效,助力广东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员代表发言
张欢作结业总结
此外,培训期间,还组织学员集体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共同见证盛大阅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