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应时而作——中国传统时节绘画展”开幕

2021年09月26日 浏览量: 1814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创世初的宇宙,时间和空间构成了一切的基础。四时、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关于时间的理解,随之产生的习俗活动也与之紧密相关。古人在春夏秋冬四时中,试图定格时光,于特定节日、时刻里,抒发情感,寄寓美好生活愿景。时间与叙事,落于笔墨之间。他们将这一个个重要瞬间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应时而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时节绘画”。该类绘画的创作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清晰的主题内容、相对固定的图像模式、切合的使用功能,集文化内涵、美学价值与功能机制于一身,代代相传,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展览以时令季节为线、传统习俗为引、特色藏品为依托,首次将传统时节绘画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和展示。观众可以透过绘画、陶瓷、杂项、民俗、古籍文献等文物藏品,宫灯、插花、藤编、瓷塑、香包、绳编等非遗作品,150多组共200多件展品的分批集中展示,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探索时节里的绘画,探究作品题材内容与寓意,探讨画家绘画手法与表达方式之异同,探寻艺术与文化习俗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让观众欣赏到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时节绘画,本次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藏品为主,同时向广州艺术博物院、东莞市博物馆两家单位商借珍贵馆藏,丰富展览内容。展览将于十二月底更换部分展品,分期展示。

  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春萌”,通过一系列展品,向观众展示生机勃勃的“春景”和人们在佳节中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第二部分“夏舞”,展示了从松荫间消夏、飞阁中听泉、荷塘里泛舟、溪河边垂钓,到四月菖蒲庆生,五月龙舟竞渡,钟馗角黍点雄黄的应时画作,突出夏日里的动与静、刚与柔。第三部分“秋兴”,展示了层林尽染、蟹肥菊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秋日丰收之景,亦有落木萧萧、雁过留声的淡淡忧伤,更有圆月下、高山上浓浓的思念之情。第四部分“冬藏”,是本次展览打造的互动重点。在这里,画中有冬日古人策杖寻梅的身影,画外有特别设计的九九消寒图互动。观众可相约在冬至,一起动笔,试数窗间九九图,待到余寒消尽暖回初,正是岁朝时。用画笔描绘冬日里的宁静与美好,体验应时而作,为观展画上圆满的句号。

  为了让观众能够在观展之余把展览带回家,本次展览特别开发了多款限量文创产品,有广东省博物馆首次推出的“种子盲盒”,亦有信笺纸、金属书签、扩香片、冰箱贴、拼图盲盒等9种17款文具类、生活用品类产品。

  展览展期跨越国庆、冬至、元旦、春节、元宵等多个节日,为了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展览期间将陆续推出策展人导赏、《明清花鸟画中的祥瑞符号解读》《二居绘画中的南粤时令节气》等学术讲座,“行走广州(十香园)” “清供插花” “宫灯制作” “工笔画” “游园会” “线上互动游戏”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征灯谜” “猜灯谜”互动活动。此外,展览还将与馆内其他展览“红楼文化展” “酒文化展览”联动,推出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详情请留意广东省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新浪微博等渠道。

  《应时而作——中国传统时节绘画展》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于2021年9月26日至2022年2月16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展出,将为市民呈上艺术与民俗、传统与现代的视、听、触多感拓展新体验。
1644819127886

  展览名称:《应时而作——中国传统时节绘画展》

  展览时间:2021-09-26 至 2022-02-16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 专题展厅

  广东省博物馆目前实行全员分时段预约参观。请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入馆门票。在预约时间段内,凭本人身份证(实体原件)、蓝色或绿色“粤康码”或“穗康码”,佩戴口罩,经体温检测合格后进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