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7日-12日,广东省博物馆 “鞋盒里的博物馆”项目组来到了位于潮汕及客家地区的博物馆和中小学,开启了为期6天的工作坊巡回推广之旅。“鞋盒里的博物馆”项目组先后在汕尾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汕头市博物馆、大埔县博物馆、梅州市中国客家博物馆、河源市博物馆、龙川县博物馆六家博物馆开展工作坊,博物馆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引导孩子们结合当地特色文化,用“鞋盒子”打造极富地域特色的博物馆,传承南粤特色文化,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学习与成长,逐步加大对博物馆的认知理解。
“鞋盒里的博物馆”工作坊主要包括四大环节:主题分享、分组创作作品、小组介绍、投票评选。广东省博物馆教育推广部的老师以《奇奇博物馆历险记》绘本故事为导向,通过“奇奇在博物馆里看见了什么?”“博物馆都有哪些有趣的展品?”“你是否想和奇奇一样去游览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呢?”“你想搭建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等问题的导入点燃孩子们对于博物馆的好奇与思考,现场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发言提问。紧接着,老师结合几组有代表性的案例作品,向孩子们介绍了鞋盒博物馆的创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汕尾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授课
汕头市聿怀初级中学授课
大埔县博物馆授课
梅州市中国客家博物馆授课
河源市博物馆授课
龙川县老隆镇第二小学授课
老师分享之后,就到了孩子们大施拳脚的创作环节,大家分组作业,在博物馆老师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进入创作中,短短两个小时,在团队的力量下最终完成了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
第一站:汕尾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
汕尾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有两组小组作品《五彩斑斓的海丰》、《红宫红场微型纪念馆》均以红宫红场为主题,作品《五彩斑斓的海丰》从当地美食、红色文化和莲花山三个方面向观众介绍海丰,展览结构清晰,让观众对海丰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体现出孩子们对家乡海丰的热爱之情。当地美食部分展示的是海丰特色小吃,如咸茶、狗毛糕等,小巧别致,并都标注有说明牌;红色文化中,硕大醒目的红场大门屹立于作品中间,极具地标性,结合展墙上澎湃先生的雕像和“红场会师”雕像,一同组合而成红宫红场之景。
《五彩斑斓的海丰》
《红宫红场微型纪念馆》
其他小组的作品同样很精彩,有航空、星球、海洋等主题。作品《中国航天博物馆》最吸人眼球的要数由矿泉水瓶做的载人航天飞船了,孩子们奇思妙想用矿泉水瓶瓶身做飞船船体,用签字笔笔盖当做向下喷射的火焰,极具想象力。
《中国航天博物馆》
《海丰鱼类博物馆》
第二站:汕头市博物馆
汕头市博物馆与汕头市聿怀初级中学合作,活动参与者以初中生为主,其中作品《潮美博物馆》颇具潮汕特色,展览共分为两部分:潮剧和潮汕美食,两个展区之间有楼梯相连,潮剧展厅用硬纸盒搭建戏台,潮剧演员画好后裁剪下来立于戏台中央,表情动作幽默滑稽,戏台下方的观众端坐一旁在认真观看表演。美食展厅则形象地展示出街边美食当铺一派热闹的景象,前来的游客被美食吸引停留驻足,该展览场景描绘生动自然,细致逼真。
《潮美博物馆》
作品《潮语移动博物馆》想通过这件作品让人们保护好潮汕方言,使潮汕方言能代代相传。作品《basketball museum》则用速写的方式画出科比潇洒的身影,纪念科比的同时,也号召大家多打篮球,多运动,《“好吃”的汕头美食博物馆》则通过海鲜、牛肉和小吃三个部分的展示,让大家了解汕头的地域特征以及由此诞生的美食文化。
《潮语移动博物馆》
《basketball museum》
《“好吃”的汕头博物馆》
第三站:大埔县博物馆
大埔小吃对大埔人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甚至有小学生都会念的“要说大埔特色美食有什么,算盘子、煎豆干、老鼠粄......”,朗朗上口、简短易懂,大埔县博物馆的两组作品正是体现的这个主题,作品《大埔小吃博物馆》用彩色粘土捏出老鼠粄、腌面、算盘子等小吃,展墙上贴出美食民谣,小吃造型生动可爱,孩子们创作过程中也乐在其中。作品《美食博物馆》巧妙地划分了三个区域:主食区、水果区、甜品区,精致小巧,颜色丰富,展墙上孩子们还细心地标注出美食价格,还用折纸设计成当地屋檐的形式,独具新意。
《大埔小吃博物馆》
《美食博物馆》
《暗藏玄机博物馆》以客家围龙屋为主题,展示了围龙屋的特点和功能,搭建客家人日常生活场景,孩子们巧妙地将小黄鸭头部设计成可以自由伸缩的。作品《睡眠博物馆》脑洞大开,创意十足,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不同的床,第二部分则设计了各种梦境制造机,第三部分则展示了让睡眠更好的各种物件。
《暗藏玄机博物馆》
《睡眠博物馆》
《太空餐厅博物馆》
第四站:中国客家博物馆
《神话故事博物馆》的神话故事主题尤为特别,作品共分为三个展区:两个神话故事和小剧场,孩子们动手能力极强,嫦娥造型优美,优雅地站在月亮上并有月兔陪伴,周围的月饼、假山、蓝天白云,元素多样,打造出天宫的场景,“后羿正拿着弓箭射太阳呢,把一个太阳射下来了刚好掉在了小河边......”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创作的场景。作品的小机关在于两个鞋盒中间的单独空间,是神话故事小剧场展区,前面一个鞋盒盖子部分可以自由开合,合上后可以看见小剧场中黑色卡纸做成的黑色大屏幕和折纸做成的沙发作为观众观影区。作品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小机关的设置都体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神话故事博物馆》
《神话故事博物馆》小剧场
《围龙屋年味博物馆》以客家人在围龙屋过年为主题,打造聚族而居、其乐融融的景象,而《动物总动员》博物馆则展示了陆地、海洋动物、鸟类为一体的“动物总动员”博物馆。
《围龙屋年味博物馆》
《动物总动员博物馆》
“小馆长”正在介绍自己的博物馆
第五站:河源市博物馆
河源市博物馆《客家服饰博物馆》和《奇妙服装博物馆》均以服饰为主题,《客家服饰博物馆》展示了客家服饰的风貌,三个展区分别展示了中国民国时期客家男装服饰、女装服饰和客家女鞋,其中的客家褐色棉质大襟衫、黑色棉质大裆裤、黑色刺绣棉质长裙的等服装,虽然都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捏制,但都体现出客家服装宽松肥大的特点,以及客家女鞋上花纹的点缀也十分细致,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客家服饰,对本土客家文化和客家服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客家服饰博物馆》
《奇妙服装博物馆》
《奇妙的恐龙博物馆》
《中国海洋博物馆》
“小馆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六站:龙川县博物馆
河源市龙川县博物馆与老隆镇第二小学进行合作,活动于老隆镇第二小学展开,其中《兴趣博物馆》主题让人耳目一新,在引导孩子们选择展览主题时,孩子们众说纷纭,有喜欢舞蹈,想做舞蹈主题,有喜欢打篮球,想做篮球主题的......这时老师给了一个建议,那就做兴趣博物馆吧,你们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在博物馆展示的,孩子们纷纷赞同,一拍即合,最后创作了由舞蹈室、画室、篮球场三个展区组成的博物馆,展览结构明确。孩子们根据不同兴趣的特点捏制出不同的人物造型,另外用彩色贴纸彩线等多种材料装饰展览空间,“兴趣博物馆”标题的制作也十分具有设计感。
《兴趣博物馆》
《梦幻海洋博物馆》
《奇妙的动物博物馆》
汕尾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海丰县实验小学合影
汕头市博物馆—聿怀初级中学合影
大埔县博物馆—大埔小学合影
梅州市中国客家博物馆—林风眠小学合影
河源市博物馆合影
河源市龙川县博物馆-老隆镇第二小学合影
“鞋盒里的博物馆” 工作坊在潮汕及客家地区的推广活动圆满结束,这是继“鞋盒里的博物馆”工作坊在湛江和韶关地区进行推广后的第三站,“鞋盒里的博物馆”工作坊推广还将继续,期待我们下一次与孩子们的博物馆之旅,一起来创造更多独具特色的“鞋盒里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