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主办,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和广东美术馆共同承办的2021年“志愿童行”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落下帷幕。此项活动自2016年起举办,至今已陪伴约240位孩子和家长度过了6个暑假。8月18日和27日,两场“志愿童行”专场夏令营分别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40名来自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环卫工人的孩子们一同体验粤俗、感受艺术、探秘南粤、粤读历史,度过了一个健康而有意义的假期。
踏足红色热土,重温百年征程
“志愿童行,广东省博物馆,我们来啦……”炎炎八月,艳阳似火。8月18日早晨,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在粤博馆长助理、教育推广部王芳主任和粤博志愿者老师的欢迎下,一同欢欣雀跃地在省博正门打卡留念。孩子们在粤博专场的首个活动,是观看《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专题展。
褪色的红毯打满补丁,讲述了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时发生的革命故事;印痕累累的“叶希夷印”木章,见证了叶挺身陷囹圄、面对敌人威逼利诱时永不言弃、视死如归的革命信念……“哇,这是周总理用过的毯子吗?”“叶挺元帅用过的大刀真的很长啊!”“我认得那个人,他是陈独秀。”……透过珍贵的馆藏,孩子们零距离地重温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百年历程故事。
前后两场观展分别邀请了粤博志愿者、金牌讲解员卢莎莉老师、沙明霞和陈敏老师负责给小朋友讲解。在他们看来,孩子们虽然未必完全理解故事背后的各种深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争历程。
此外,孩子们还观看了《虾兵蟹将》特展以及自然展厅中的海洋及古生物常规展,其中高3.2米、宽2.6米的粤博镇馆之宝,比恐龙时代还要早2亿年的海百合化石引来了小朋友的驻足观看;硕大的恐龙化石更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一秒穿越回远古年代。
体验非遗鱼拓,用颜料封印鲜活
相比起上午的静态观展,下午的《鱼戏水墨间》动物拓印活动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折纸活动更让孩子“脑洞”大开、手脑联动。他们纷纷用稚嫩的小手创作出一幅幅独一无二的作品,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固定动物模型、涂色、铺上宣纸、用刷子拓印……在《鱼戏水墨间》动物拓印活动中,随着粤博教育推广部张丽老师一气呵成的系列动作做下来,短短几分钟时间,一条活灵活现的海鲈鱼“跃”然纸上。模型的生命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引来了孩子阵阵惊讶和欢呼!得益于早上刚观看完的《虾兵蟹将》展览,孩子们对鱼类和虾蟹有了更直观的认知,设计水下世界时各种奇思妙想纷纷涌现。
今年九月就读初一的康康是全场最先完成作品的孩子。他拓印的是两尾绿色的鱼儿,鱼身的纹理、鳞片都制作得相当精细,鱼儿的眼睛和腮部处理得尤其细腻,完全没有第一次玩鱼拓的生疏感。酷爱看《诗词大会》节目的小奕是全场唯一一名在作品上题上古诗词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题词配上鳞须皆显的鱼拓作品,显得尤为古朴素雅。
其后,孩子们还在粤博志愿者梁念兰老师的带领下,共同用折纸的方式创作了立体作品《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用独特的艺术呈现表达对祖国的安康富强的祝福,以及向未来扬帆启航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进步的信心。
一路童行,志愿精神暖南粤
寓意继往开来的“奋斗百年路”立体纸艺创作、栩栩如生的海底世界动物拓印、精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广州榄雕”制作、童趣满满的儿童画和创意手账……在8月27日举行的2021年“志愿童行”夏令营活动闭幕式及成果展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各馆领导与各位学员及家长们兴致勃勃地共同欣赏了这次活动的学员作品。
在闭幕式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一级调研员屈其仁对各单位共同策划举办的这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公益之旅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粤博副馆长凌丽莉及粤博馆长助理、教育推广部主任王芳代表粤博给学员们送上岭南文化青少年读本系列丛书、粤博文创等开学礼。
在防疫要求严格的情况下组织活动,粤博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前组织了活动演练,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志愿者们身体力行,向大家传递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对于粤博和志愿者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热情付出,孩子们全程用淳朴天真的微笑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作出了回应。
时光流逝如花,岁月辗转成歌。六载志愿童行,期待我们来年再次美好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