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那一抹的韶关红 ——2021年暑假“驿路同游”韶关研学回顾

2021年08月27日 浏览量: 1736

韶关地处南岭山脉南部,以典型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境内仁化丹霞山、韶石山、坪石金鸡岭等为红岩峰林,地貌学中称为丹霞地形。

  因地处粤北,外接湘赣,内联珠三角,韶关自古便是中国南方的交通要冲,素有广东的北大门之称。梅关古道通融南北,犹如奔腾的脉动构成着岭南与中原相互交流的生命线,也在北伐和三年游击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代以来,韶关还留下了众多红色印记,从北伐战争,到红军过境,再而作为抗战时的省会。其中,乐昌坪石保留着抗战时期华南乃至港澳院校内迁至粤北地区办学的一批历史遗址,仁化城口记录了红军长征过境的往事点滴。

  时值建党百年之际,“驿路同游”再出发,盛夏八月,一路向北,采撷那一抹属于韶关的红色印记。
1645686999933


  坪石——华南星火

  三星坪码头是抗战时期中大西迁师生抵达登岸的地方,也是弦歌续写的起点。工学院旧址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桐油气味,仿佛回到了当年就地取材的实验室,虞炳烈、卫梓松、符罗飞、陈宗南等坪石先生的往事在追溯中被唤醒。许崇清校长的故居,覆盖在浓密的树荫下,沧桑变迁历历眼前。

  通过模拟西迁的团建活动,细读回忆录,同学们不仅明白了师生们在坪石起居饮食的种种难处,更对他们醉心求学问,苦中亦坦然的胸襟气度油然起敬。
1645687020606


  武江边上,定友图书馆静静坐落在坪石老街。在这座纪念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和卓越奠基人杜定友先生的图书馆中,同学们静心阅读、偶尔观景、时而思考,这恰如杜老先生所说的“图书馆是让读者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杜老先生在抗战时期奋力抢救文化根脉的故事,以及视国之存亡为己任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在场每一个人。

  根据研学任务,同学们尝试改造与设计适合乡野的图书馆。晚课,大家从使用人群、环境结合、功能服务等角度进行了充分的探讨,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1645687041390




1645687052947  
1645687069529    师范学院旧址管埠虽是山村野舍,却是抗战时期的艺术高地,马思聪、王慕理夫妇,许幸之,洪深,黄友棣,符罗飞……一众艺术家们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从音乐、绘画、文学、木刻和戏剧等方面开展艺术创作,用五线谱、画笔、刻刀和剧本当抗日武器,在国难中守护着民族精神,铸造出坚毅的灵魂。

  孩子们一起重温了管埠的高光时刻,一起了解关于新教育中国化的来龙去脉,一起组织了管埠合唱团,在大巴上放声高歌爱国歌曲,那是嘹亮清脆的嗓音,更是动人的青春之歌。
1645687080100

1645687089639  

1645687145460城口——长征历程

  盛夏暴雨过后,仁化城口镇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门前,锦江支流水势湍急。回望1934年10月底,红军长征进入仁化,此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通过奇袭城口镇和铜鼓岭阻击战,红军队伍顺利突破敌军第一、第二道封锁线。

  从纪念馆门前的小桥跨过河,便抵达河边街、正龙街一带。奇袭城口胜利后,长途劳顿的红军战士五万余人就是在此休整。红军军纪严整、秋毫无犯,当地村民则积极为红军筹粮筹款、照顾伤员,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七天后,红军继续前进,而仁化的红色火种因此越燃越亮。时至今日当地百姓以“红军街”命名街道,以作纪念。

  置身于肃穆的导览现场,同学们记下了战争中壮烈的英雄事迹,也为平民百姓在苦难中奋不顾身的倾力相助而打动。奔跑在红军街上,同学们通过完成破解联络密码,编制行军草鞋,计算粮草准备等定向任务。既切身体会了红军征途中的历经坎坷不屈不挠,也激发了自身团结一致排除万难的勇气与执着。

1645687156631

1645687163156

1645687169862

1645687176210

  梅岭——铁骨丹心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左拾遗张九龄返乡,历尽翻山之苦。回朝后,为解百姓之困,他上表玄宗皇帝,请求重新开凿大庾岭路。梅关古道的故事由此展开,不仅留下了苏轼的“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还有文天祥的“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有戚继光的“却把梅关当玉关”,也有陈毅元帅的“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一位位铁骨铮铮、胸怀天下的大丈夫,为绿荫漫道的幽幽古道,平添了一份凛然正气。

  同学们一边通过爆破实验认识为民开路的智慧,一边以情境小戏演绎梅岭诗词名作,最后通过合作竞猜,完成关键词的串联,重温了梅岭有代表性的名人的真实往事,情景之下,印象难忘。

1645687193718

1645687333397

  日月如流,追慕往事。韶关既是南粤文明最初的原点之一,也是星火燎原的红色热土。但战争与漂泊已经成为往事,艰苦与悲壮已经成为历史的碑记。在豁然繁华的今天,是什么让红色记忆一再被唤起?是在路上的学习与思考,是历史现场中有关薪火传承的叩问,是亲历体验下切身处地的清晰理解。正是这份笃定,承载着少年一代不忘本源的目光坚定,也默默地引渡着强国有我的时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