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学术

首页 > 学术 > 学术资讯

中国博物馆学会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

2010年07月13日 浏览量: 3511

2009年12月24-25日,由中国博物馆藏品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博物馆学会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珠江宾馆会议中心一号厅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研究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外邀请嘉宾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董琦、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洽龙。此次会议主要是对近年来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进行交流。会议主要内容:


开幕式


1、主持人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潘路宣布开幕,介绍来宾;


2、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洽龙致欢迎辞,欢迎各位领导及专家到广州参加此次会议;


3、中国博物馆副馆长董琦讲话,主要介绍了藏品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现状,并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4、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讲话,主要介绍了广东省的文物保护现状,指出广东省的文保比较落后,文保意识淡薄,科研缺乏主动性,实验基础条件弱,人才缺乏,科研经费的投入不足;提出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方向,加强科研投入,重视宣传,多支持重点难点问题的科技公关项目,建立藏品的数据库。


5、专家代表陆寿麟讲话,主要讲述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6、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讲话,指出科学技术在文保中的支撑作用日益体现。现在国家文物局对于文物保护主要在主体、资源、服务、文物五方面建立创新体制,重组机构,设立科研基地,支持行业学会活动及专项、重点等科研项目。但也提出我国现在对于文物的科技保护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保护理论缺乏总结、保护效果缺乏评价、科研工作和实际保护工作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最后罗司长鼓励在会的专家积极参与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共同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报告内容


全会共有17个报告,其中关于金属报告有6个,水下文物保护的有4个报告,另外的报告关于石质文物保护,博物馆环境控制以及木漆器等的真伪辨别等。


1、中国国家博物馆马燕如报告《吐尔基山出土辽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研究及其焊药的分析》,利用XMD、XRD、CT等现代仪器对吐尔基山出土辽代金银器检测,分析出焊药的成分;工艺分析该墓出土的上百件金银器的制作分别运用了铸造、錾刻、打胎、焊接、铆接、镶嵌等多种工艺;并通过试验筛选出效果较好到封护材料-氟碳材料与微晶石蜡的复合使用。


2、湖北博物馆陈子繁报告《馆藏皮质文物的修复--新型智能生物蛋白材料应用》,利用胶原蛋白材料修复皮质文物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3、广东省博物馆张欢报告《南澳Ι号出水文物保护初探》,介绍了广东省博物馆正在进行打捞的“南澳Ι号”出水文物状况,以及将要进行的保护工作,并向专家征询意见。


4、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张治国报告《海洋出水铁器凝结物去除和电化学脱盐工艺前期研究》,通过X光探射、CT扫描、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X光衍射、拉曼等分析手段研究华光礁一号和南海一号沉船海水打捞外销铁器铁器凝结物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以及铁质文物在凝结物中的分布情况,然后进行凝结物的去除和铁质文物脱盐研究。


5、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马清林报告《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归纳总结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


6、北京大学田小龙报告《一件赝品青铜器的科学分析》,根据青铜器的残品,利用现代仪器分析、辨别真伪。


7、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倩报告《馆藏壁画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利用多光谱摄影技术对馆藏壁画进行病害分析研究,并利用GIS对其定位分析。


8、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马菁毓报告《浙江青铜器考古信息分析》,通过这次报告加强实验室考古清理的概念,倡议大家要保护考古信息。


9、首都博物馆何海平报告《北京延庆一批馆藏铁器的保护》,对延庆文管所一批青铜器和铁器进行修复保护。


10、中国国家博物馆杨小林《馆藏锡铅器病害分析》,分析锡的腐蚀产物,提出修复方案。


11、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李乃胜报告《海洋出水陶瓷保护前期研究》,利用CT扫描等现代仪器分析海洋出水陶瓷凝结物的成分,利用超声波脱盐处理研究。


12、秦俑博物馆夏寅报告《显微探索古代彩绘小例》,利用显微镜技术对墓壁画进行分析,为彩绘文物断代和辨伪提供依据。


13、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沈大娲报告《国外海洋出水古船保护研究进展及华光礁Ι号船体样本分析》,对国外的古船(Vasa号和Mary Rose)保护状况进行综述,并利用X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等现代仪器对华光礁Ι号船体样本进行分析,提出海洋出水古船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14、中国博物馆张晋平报告《博物馆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主要报告了中国博物馆建立的一套全自动环境检测体系,大大有利用博物馆的环境控制。


15、西北大学刘嘉报告《高寒地区露天石质文物保护探索》,对新疆的石人子进行复制研究。


16、西安文物保护中心齐杨《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科技问题》,主要介绍了国家十二五的规划战略中关于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发展的思路。


17、湖北荆州博物馆方北松报告《岳麓书院竹简辨伪》,主要利用碳14和微观痕迹分析等手段,对竹简辨伪。


三、闭幕式


中国国家博物馆周宝中研究员总结了此次大会的报告情况,并提出加强保护研究以及制定修复标准。潘路最后总结感谢参加此次大会的领导、专家、代表及会务组人员,宣布大会结束。